·综述·
【概况】 2015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6家。其中:区属医疗卫生机构8家(包括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家,区属医院6家),疗养院3家,民营医院8家,门诊部33家,改制卫生院13家(包括3家卫生室),厂矿学校医务室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1家(其中村卫生室14家),集体办村卫生室137家,个体诊所76家。其他,医疗急救中心1家,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1家。
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19人,有卫生技术职称2940人。其中:高级职称372人(正高54人,包括主任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主管医师、主管护师)1058人,初级职称1510人。招聘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243人。
区财政卫生事业费投入37774.5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5.48%,人均卫生事业费518.74元。年内在建项目12个,建筑面积21.57万平方米。区医疗卫生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区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扩建工程结顶;区第一人民医院教学楼、高压氧舱楼工程竣工;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启动区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大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综合楼工程投入使用,启动新登镇、渌渚镇、常安镇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及永昌镇、湖源乡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
2015年全区共出生5682人,计划生育率95.88%,出生人口性别比108.71:100,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0%以内,无计生侵权行为发生。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62岁。其中:男性79.65岁,女性83.80岁。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顺序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7.25%。
【机构改革】 6月16日,根据富阳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转发《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富委办〔2015〕29号)文件,不再保留区卫生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组建成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调整后,将区卫生局除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以外的职责、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区卫生局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划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安委办);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等职责划入区发展和改革局。6月29日,新组建的富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文正式成立,公布党政班子成员名单,并启用新印鉴。
【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2014年底,富阳撤市设区,首次作为杭州市的城区纳入2015年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区域。2015年年初,启动“国卫复评”迎检工作,建立由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及其他相关区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卫复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舆论、市容环境、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6个专项组。召开全区国卫复评迎检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复评迎检工作。按照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下达国卫复评工作任务书,明确要求和责任。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橱窗、LED大型显示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公交站台电子屏等各种阵地,开展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设置国卫复评宣传阅报栏41处、墙体美化5000余平方米、大型广告2块、道路小炮台50余处、墙体宣传牌500余块。电视、报纸开辟《国卫复评进行时》专栏,“一把手”系列访谈栏目。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共建活动。工青妇开展雷锋角、志愿者、“小手牵大手”“美丽庭院”评比、《致市民的公开信》等活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整治,对年初各部门各街道和督查组摸底排查出来的2477个问题实施上墙“销号”行动。对原金桥村、虎山村、后周村、巨利村等21个区块的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拆除违章搭建8万余平方米,清除房前屋后堆积杂物5000余吨,规范拾荒者管理1400余户,平整硬化道路1500余平方米。对镬子山社区新建路区块、春南社区南园路区块、苋浦社区后拔路区块等8个老旧区块开展背街小巷整治,累计整治面积27.50万平方米,累计埋设雨、污水管道约2万米,改造路面、人行道约3.6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80个。对大源镇、渔山乡、东洲街道等乡镇街道在城区待建“飞地”、国有收储地块开展专项整治,清除堆积建筑、生活垃圾10000余吨,建设围墙2500米并进行墙体美化。出台“八小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对食品和公共场所“八小”行业开展规范化整治,对有证单位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采取“数字城管”工作模式,推动市容环境洁化、序化。对城东、城西、鹿山、金桥、巨利等区块实施环卫一体化管理,投入日常保洁经费500余万元,推进撤村建社区域环卫一体化工作。对沿街经营户、单位实行以环境整洁、文明劝导、应急参与为主要内容的门前“新三包”机制。建立2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示范小区,22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区河道开展由区环卫处实施日常保洁管理的区域化保洁试点。完善城区主次干道路日常保洁机制,建立道路保洁分类考核机制。区领导6次带队对国卫复评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落实整改突出难点问题。综合协调组每日实地督查,落实问题,下达任务分解2期、工作联系单及整改通知单206份。复评工作纳入全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列入专项考核。区财政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卫生专项整治、宣传发动等国卫复评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于5月和9月分别通过省级明察和全国爱卫办的暗访考核。
【新诊疗模式推进】 2015年,富阳通过推进智慧医疗云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实施及专项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先看病后付费、按时段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新诊疗模式的宣传、推广、实施力度。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借鉴银行信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个人就诊信用档案,欠费额度最高可达3000元。截至12月底,全区先看病后付费共签约32万人,占富阳区常住人口46%;服务市民350余万人次,占医疗机构市民卡就诊率的68%。按时段预约挂号:区卫生计生局及各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建有微信预约挂号平台,方便市民用手机预约挂号。手机、网站自助预约量持续上升至30000人次/月。双向转诊:完善工作软件,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5年,共完成向上转诊23555人次,向下转诊15654人次。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平台,自动发送预约挂号、就诊提醒,检查取单提醒,就诊满意度测评,检验检查报告一键发送、移动支付提醒、住院每日费用清单等服务。建立全民医疗档案,市民可通过手机短信验证查阅每一次就诊及相关数据,为每一个市民建立一份实时动态的电子档案。
【智慧医疗云】 富阳智慧医疗云平台于2013年正式启动。通过近3年的努力,已建成了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推进新医改项目、统筹利用卫生资源、提升群众就医感受和强化卫生计生管理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2015年,入围由新华社新华网等单位主办的“十二五”民生改善优秀案例推选活动,富阳因此荣膺“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称号。2015年,富阳继续加大该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升级先看病后付费新诊疗模式。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推行门诊报到系统、“银联卡就诊一卡通”、网上在线支付及开发线上医生电子名片、手机短信服务评价等,切实缓解看病烦、难问题。完成先看病后付费签约32万,门诊使用达350余万人次。二是提供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时采集和展现全区的医疗服务大数据,如实时公布各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数,方便群众避开就诊高峰;又如通过实施医生电子名片,帮助群众了解医生一年内的日均门诊量、总体满意度、治疗均次费用等关键信息,帮助患者挑选医生,倒逼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三是提供如影随形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全区65万户籍人口和5万外来常住人口建立了可随时、随地、随身查看且实时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可以通过个人授权给就诊医生及保险、养老等第三方机构查阅,确保了个人档案的可及性与安全性。同时,实现区域范围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共建共管共享,为市民提供医疗资源查询、个人健康档案查询、个人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四是统筹整合区域医疗资源。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实时连接区内6家大医院和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站点),实现医疗数据实时互联互通,通过全门诊分时段实时挂号、异地预约检查、缴费、双向转诊及检验、影像会诊服务,对全区的医疗资源进行了统筹整合,整体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五是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通过智慧医疗云平台推行区属公立医院PDCA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在线管理,实时监测医院药品使用、医疗安全、质量控制及服务人次、均费等运行指标,加大医院运行质量检查评估、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切实加强医院运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监测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科学管理能力,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区属医院业务】 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推进,保持良好态势。与2014年相比,开放床位增加124张(区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投用),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54人,各区属医院完成门急诊28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其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增长6.22%;出院6.94万人次,同比增长5.31%。全年完成医疗业务总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12.07%。
【社区卫生建设】 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异地新建并投入运行,完成大源公卫楼新建工程;改扩建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总计35078万元,支出总计31467万元,收支结余3611万元。继续深化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工作,新诊疗模式得到进一步推进,新增“先看病后付费”签约58215人,社区预约挂号27783人,向上转诊29481人次。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效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门(急)诊人次188.63万,较2014年度增长19%,门(急)诊均费95.08元,较2014年度增长15.16%。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标准提高至70元/人,共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65399人。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165人到上级医院进修,招录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生10名。组织参加杭州市基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开展满意度短信测评,收到满意度测评回复短信15118条,回复满意14653条,满意度达96.92%。
2015年各区属医院业务情况
表28
单 位 | 开放床位 (张) | 卫生技术人员(人) | 门诊人次 (万人次) | 出院病人 (万人次) | 住院总床日 (万床日) | 平均住院床日 | 床位使用率 (%) | 业务收入 (亿元) |
区第一人民医院 | 720 | 857 | 95.56 | 3.16 | 27.49 | 8.82 | 106.35 | 5.01 |
区第二人民医院 | 234 | 341 | 29.74 | 0.82 | 8.68 | 11.04 | 101.64 | 1.28 |
区中医院 | 100 | 360 | 76.23 | 0.35 | 2.62 | 7.48 | 79.77 | 1.67 |
中医骨伤医院 | 500 | 408 | 27.67 | 1.01 | 13.84 | 13.35 | 75.83 | 2.75 |
区妇幼保健院 | 338 | 448 | 48.47 | 1.51 | 7.62 | 5.08 | 62.01 | 1.41 |
区第三人民医院 | 150 | 94 | 3.67 | 0.09 | 7.64 | 85.16 | 139.56 | 0.22 |
合 计 | 2042 | 2508 | 281.34 | 6.94 | 67.89 | — | 94.19 | 12.3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项目管理,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从35元/人提高至40元/人。规范项目考核,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富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在年度杭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取得第三名。强化项目执行,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21549份,建档率93.30%;加强城乡居民慢性病管理,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建档60842人,规范管理45376人,发现率9.13%,规范管理率74.58%;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建档14617人,规范管理9278人,发现率2.19%,规范管理率63.47%。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共管理精神病患者3179人,规范管理率达85.20%。
【行风建设】 强化廉洁从业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卫生从业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开展正反典型教育,通过媒体宣传、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三十佳”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大医精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邀请杭州市卫计纪检组组长开展“以案说法”讲座,全系统280余人参加讲座接受教育。局党委书记陆国民还为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区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党政正职、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共80余人上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专题廉政党课,达到良好警示效果。紧扣“四风”问题,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重点对会风文风、“三公经费”、公车管理、“会所中的歪风”“酒局牌局”问题、行风效能等进行专项整治。2015年,全系统“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6.78%;发文做到无纸化;公务用车严格实行申请、审批、登记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人士不定期开展行风效能暗访督查,定期下发督查通报。实施医疗服务满意度短信及网络测评,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共发送测评短信894.56万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作风效能得到明显改善。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观看“廉政教育每月一课”等警示教育片,增强对法纪的敬畏感。严格实施《卫生系统效能问责办法》,加强行风效能督查问责。开展谈话提醒教育,全年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共4000多人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4次、行风效能督查4次,办理纪检信访5件,发现上报案件线索5件,问责处理6人,告诫谈话26人次,党纪政纪处理3人。
·卫生保健·
【孕产妇系统管理】 区妇保院每周一、二、三,区第二人民医院每月5、15、25日开设高危筛查门诊,并开展下基层高危筛查25次,共筛查出A★中度以上高危孕妇1692例,重症高危55例。孕28周孕妇(本地户籍)区级筛查5896人,筛查率达99.28%。全年分娩产妇数5939人(本地),活产数6005,住院分娩活产5939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建围产期保健卡5939,建卡率100%。其中孕12周建卡5925例,达98.67%;系统管理数5921例,管理率98.60%。2015年孕产妇死亡2例。
【妇女保健】 全年完成妇女病普查83849人,疾病检出率为29.92%。完成了国家级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6312例,乳腺癌筛查200例。完成省级宫颈癌筛查HPV检测项目3000例。完成区级两癌筛查36504例,共查出恶性肿瘤16例,其中宫颈癌6例,乳腺癌9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前病变146例。
【儿童保健】 全区7岁以下儿童应检38634人,建档管理38633人,保健覆盖率99.99%。当年管理38428人,当年管理率99.47%;系统管理38178人,系统管理率98.82%。全年活产婴儿6005人。围产儿死亡27人,围产儿死亡率3.74‰;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23例,死亡率3.83‰;婴儿死亡16例,死亡率2.66‰;新生儿死亡8人,死亡率1.33‰。全区0~3岁疑似残疾儿童监测22884人,检测率99.69%,发现疑似残疾儿童26人,0~3岁儿童疑似残疾发生率11.35/万。全区儿童保健门诊68856人次,查出疾病15043人,总患病率21.85%。其中佝偻病46人,贫血2300人,肺炎457人,腹泻840人,营养不良693人,肥胖888人。全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验收94家,验收率100%,合格92家,合格率97.90%。集居儿童应检25535人,实检25265人,受检率98.94%。
【干部保健】 区干保办全年为保健对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580余人次。其中,上门巡诊3320人次,陪诊470人次(前往杭州91人次、前往上海等地5人次),住院或留观9人次,手术3人次;上门抽血服务60余人次;接待国家、省、市等干保病人来富骨伤医院就诊170余人次。区政府干部保健站为保健对象测血压2870余人次,配药1200余人次,接受咨询1020余人次。区一院干部门诊为离退休干部提供配药、检查、预约等服务185人次。富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保健医师上门为离退休老干部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等服务200余人次。组织完成全区592名区管干部、4批79人次一级保健对象的健康体检。一级保健对象体检结果邀请相关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各部委办局干部的体检结果在区政府大院设点进行反馈和咨询;首次组织相关专家上门为乡镇干部进行体检结果反馈。完成“两会”、全区老干部大会等会议健康保障和上级各驻本区工作组在富期间的医疗健康保障工作。完成区级老干部和区级组织的外出工作考察的健康保障工作。邀请省知名专家为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开展《肿瘤的防治》《健康从心开始》等专题讲座和咨询3场,发放健康保健书籍5000余册,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素养。
·计划生育·
【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在强化政策宣传、优化审批服务、加强动态监测、完善政策研究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单独两孩政策全面稳妥实施,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区共审批单独两孩1488对,已出生928人。并开展了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分析,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奠定基础。
【实行生育服务证改革】 在省内率先将再生育证审批系统和生育登记服务系统进驻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生育审批“一站式”网上办理,推行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制度”和“代办服务”,实行全程代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实行委托办理,乡镇(街道)负责再生育审批的受理、初审、公示等事项,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复核、核准,将再生育证的打印与发放委托给乡镇(街道)办理。压缩审批时间,从原来50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以内,乡镇(街道)公示的时间从原来规定的7个工作日减为5天。2015年共受理行政审批2017件,审批准确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新型人口文化建设】 优化宣传阵地建设,在交通要道口、人流聚集区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18块,在24个乡镇(街道)建立新型人口文化园,在305个村(社区)设立人口计生宣传栏。因地制宜开展“人口文化进礼堂”活动,建立49个“人口文化进礼堂”宣传点,在274个农家书屋中设立计生图书角,举办人口文化培训讲座50期,发放宣传资料累计3万余份。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共举办“5·29”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大型宣传活动3次,积极参加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梦·我说我的幸福家”作品征集活动,上报作品200余篇,荣获“最佳组织奖”。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在《富阳新闻》《下班路上》等栏目中播放计划生育公益宣传片,播出《人口之声》专题49期,在《富阳日报》刊登人口与家庭专栏2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报道196篇。扎实推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作,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办幼儿园等资源,提升4家“三优”指导中心硬件设施,共举办人口早教讲座17场,对每户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三优”宣传品,新婚、待孕夫妇和0—3岁抚养人“三优”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实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全年春秋两季应普查人数192181人次,已普查人数188617人次,普查率98.15%。规范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全区共设有自动售套机150台,安装高新智能免费发放机9台,发放避孕药具55万人次。组织11户病残儿家庭参加杭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全部被批准可再生育。全年完成四项节育手术11899例,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深入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整合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统一规范检查服务流程,加强实验室质控检查,做好高风险对象的风险评估、转诊服务,落实参检对象的早孕、妊娠结局的跟踪随访,为待孕夫妇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优生指导。2015年,全区参加国免检查共计7702人,国免项目覆盖率为98.74%;婚检率91.25%,检查出疾病1786人,疾病检出率23.43%;完成免费孕前优生检测3584人次,优生检测率100%。
【落实利益导向政策】 健全计生优抚机制。落实法定奖励扶助政策,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扶助,发放奖扶特扶金603.40万元,计划生育公益金68.78万元。加快与主城区一体化融合,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标准,计划分3年时间实现主城区同步。2015年,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500元,全区共有11188人受益。创新失独家庭帮扶模式。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认真做好“失独”家庭辅助生育服务,对3户“失独”建立生育档案,提供优生指导,报销辅助生育医疗费9.70万元。组织开展全区失独计生家庭大走访活动,为169户失独计生家庭进行专业心理测评,对84名失独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建立信息档案。在银湖街道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牵头、协会负责、公益参与”的长效帮扶服务机制,开展医疗服务、心理慰藉、生活照料、法律援助等一对一帮扶服务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推进计生系列保险,继续实施独生子女、村级计生服务员保险制度,扩大投保范围,独生子女平安险由0~18周岁提高到0~24周岁,共投保5.70万人,理赔金额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建立特殊计生家庭综合保险,提供意外伤害、寿险、住院补贴等保障制度。为带动计生家庭共同致富,共争取省、市发展致富项目16个,投入资金68.50万元,建立“1+10+X”项目管理新机制(一个项目点帮扶10户以上家庭脱贫、对X户家庭进行技术扶持),实现共同致富。
【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开展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建立原始权力库,梳理法律依据,制定运行流程图,建立健全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率先在全省晒出区县级的计生权力清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创新工作方法,采取联合取证、笔迹鉴定等形式,努力破解行政执法取证难、执行难。积极协调法院,通过实施银行代扣、司法拘留等强制手段,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实效。2015年,共立案22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054万元,查处违法生育党员11人,全部移交区纪委进行党纪处分。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出台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单位的日常巡查频率,加大“两非”案源排查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出台性别比专项治理有奖举报制度,在全区村(社区)、流动人口集聚地以及各医疗机构进行张贴有奖举报通告牌。广泛开展专题宣传,在区电视台新闻频道、图文频道以及秦望广场和东吴公园等人口聚集地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宣传视频,投入经费达15万元。加强执法监管和生育全过程管理,健全有奖举报、凭证引产、孕情消失倒查等长效机制,治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富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71,其中户籍人口为107.35,省外流动人口113.75。
【流动人口计生生育服务管理】 继续加强流动人口新居民计生服务窗口的建设,推进村(社区)全程代办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新登镇流动人口“新居民”计生示范窗口建设达到省级示范窗口创建标准;灵桥镇“新居民计生之家”窗口顺利通过杭州市验收;春江街道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作,结合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探索“以外管外”新模式,关怀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开展慰问救助等活动,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成为杭州市十个社会融合示范样本点之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转型发展,巩固强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全区登记流入人口152800余人,省外流入139300余人、省内流入13400余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9200余人;户籍人口流出30900余人,其中流出省外育龄妇女3378人;全年为流入贫困孕产妇提供分娩救助3例,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642例,共免费四项手术经费10.30万余元;为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环孕检31231例。同时,加强部门协作,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制保障、便民维权、救助帮扶、关怀关爱等社会融合服务。以宣传促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强化信息采集、提升信息交换、完善信息质量。
【计生队伍建设】 配足配强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确保各乡镇(街道)计生办公室均有1名以上公务员,2000以上人口的村(社区)均有不少于2名的计生服务员。健全村级计生服务员“区管乡聘村用”工作机制,工资报酬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6000元,乡镇(街道)再实行一定的配套,确保年收入不低于村(社区)主要领导的70%。组织区卫计局和乡镇街道计生干部参加浙江省基层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对全区427名村级计生服务员开展集中培训,实现区、乡、村三级计生干部培训全覆盖。
【计生协会工作】 2015年区计生协会成为二级财务独立预算单位,确定工作项目经费90万元。联合区委党校举办4期村级计生协会秘书长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区427名村级计生协秘书长参加培训。全力开展“生育关怀―圆梦微心愿”活动,共征集微心愿343个,发动理事、会员、致富发展项目点、爱心人士、企业、志愿者认领,帮助圆梦。乡级计生协企业冠名基金走访慰问计生贫困家庭224户、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死亡和伤残家庭73户、老计生工作者150人,共发放慰问金65.40万元。为全区682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投综合保险,保费每人每年80元,为55876名独生子女投保意外伤害险,保费每人每年10元,完善了计生家庭的意外死亡、住院补贴、医药费报销等保障机制。开展首期区级师资认证,36人通过认证,首次在富阳区举办杭州市级师资认证,22人通过认证,初步建立省、市、区三级师资队伍。依托“爱心假日学校”、会员之家和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青春健康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开展迎接青春期、预防性骚扰等技能培训43期,受训达4000余人次。全市共有11个项目被列为省、杭州市致富发展项目,以及6个独生子女大学生创业项目,共获得帮扶资金68.50万元。
·卫生监督·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全区有持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355家,新发放卫生许可证235家、换证267家、不合格单位1家、停业65家,建档率100%,信息公示率100%。从业人员6150人,体检、培训率均为100%。出动执法人员1310人次,监督4156家次。监测251家单位1129份、合格1113份、合格率98.60%。行政处罚132起,其中公共场所114起、饮用水1起、其他16起,罚款21万余元。开展了美容美发业的“你点我检”、二维码信息公示,检测结果媒体公示4次。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组团执法、公共场所控烟、住宿业、美容美发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等10余个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持证1355家,应量化1236家,已量化1236家,量化评定等级A级5家,B级130家,C级1101家,不予评级0家,量化分级率100%。
【饮用水卫生监督】 全区有持证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建档率100%。制水从业人员56人,体检、培训率均为100%。监测生活饮用水115份,合格率100%。开展了“五水共治”保供水、社区生活饮用水监测公示等专项监督检查。对全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量化分级评定,全年应量化单位3家,其中:A级单位1家,B级单位2家。
【学校卫生监督】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2所(大学3所,中学26所,小学43所,小学分校区29所,幼儿园89所,幼儿园分园42所),其中170所学校供水方式为市政供水,54所为村级水站供水,7所为自备水,2所同时使用市政供水和自备水。上述学校中有使用二次供水的学校8所,使用直饮水的学校13所。继续实施春、秋季及中、高考的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开展教室环境卫生监测、传染病防控、学校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工作等,并对20所学校开展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03人次,监督517家次。对使用自备水、二次供水及直饮水的学校开展水质检测,共检测水样67份、合格65份、合格率97%,对不合格的1所学校实施警告的行政处罚。全年未发生学校卫生安全事件。
【职业卫生监督】 至6月30日(7月15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划转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有376家用人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网络申报系统向区卫生计生局申报职业危害项目。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20人次,有效检查单位181家,监督覆盖率达100%。根据《富阳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要求,对全区49家化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目前11家化工企业、1家电镀企业通过了职业卫生验收,其余均在进一步落实整改过程中。同时,加强源头管理,对4个新建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初步设计审查,对3个新建项目开展了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审核,对3个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2015年,共收到126份职业健康检查报告,2538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查出疑似职业病患者1名,职业禁忌人员45名,观察复查人员126名。2015年,确诊职业病人9名,其中尘肺病人8名,患者均得到妥善安置,未发生上访等现象。
【医疗机构监督】 全区有489家医疗机构建立档案。对医疗机构的医政管理、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26人次,监督661家次。实施行政处罚36户次,罚款达11.80万元。对57家次医疗机构实施了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完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列入项目管理、聘请义务宣传员、部门联动配合、建立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涉嫌构成犯罪移送公安部门、定期巡查回访联动等七位一体的“打非”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富阳区公安局驻杭州市富阳区卫生监督所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络室作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和净化医疗市场,共取缔无证行医店(摊)14家次,没收药品器械165箱(件),价值5.85万元,移送涉嫌犯罪1起。
·疾病预防控制·
【免疫规划工作】 全区开展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共11种I类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全区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98.31%,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26%,乙肝首针及时率96.29%。全年报告麻疹44例、百日咳4例。
【传染病疫情】 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其中:乙类传染病有梅毒、淋病、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猩红热、艾滋病、百日咳、布氏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出血热、新生儿破伤风、登革热和伤寒+副伤寒16种,报告病例1924例,发病率273.10/10万。丙类传染病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6种,报告病例1863例,发病率264.44/10万。梅毒报告发病率位居乙类传染病首位,报告发病885例,占乙类全部病例的46%,较上年增加60例。淋病报告发病481例,占乙类全部病例的25%,较上年增加40例。肺结核、肝炎和痢疾报告发病率,分别位居乙类传染病第三、四、五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1326例,占丙类全部病例的71.18%,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聚集性事件79起,其中结核病疫情1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6起,流行性感冒聚集性疫情10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9起,水痘聚集性疫情10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5起,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5起,水污染事件2起。2015年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H7N9禽流感防治】 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样本185份,涉及21个城乡活禽交易场和20个家禽散养户。其中,城乡活禽交易场103份,占55.68%;家禽散养户82份,占44.3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数27份,阳性率为14.59%;阳性监测点数11个,阳性率26.83%。仅城乡活禽交易场,共采集标本103份,阳性标本27份,阳性率26.21%;阳性监测点数11个,阳性率为52.38%。通过《富阳日报》、富阳电视台、富阳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刊登专版信息1次;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刊登专版信息各两条;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专版短信3000人次;通过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视频软件反复播放健康121人感染H7N9禽流感电视专栏多次并开放区卫生局96301热线电话帮助广大居民解疑释惑;向各乡镇(街道)免费发放了《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宣传单10000余份、宣传画500余张;拍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微电影1部。
【艾滋病防治】 全年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27例,累计197例。全年完成暗娼人群检测1243人次,男男人群检测580人次,外来务工人员检测3395人次,吸毒人群检测231人次,学生人群检测2775人,外来婚嫁女检测661人次,外出返乡人员检测351人次,中老年男性检测542人次,羁押人群检测866人次,在以上各类人群中发现HIV抗体确证阳性5例。全区全年完成VCT(自愿咨询)检测2356人次,其中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VCT检测1075人次,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338人次,富阳区中医院300人次,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339人次,富阳区妇幼保健院301人次,共确证HIV抗体阳性3例。全区4家区属医疗机构规范化性病门诊完成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检测15781人次,确证HIV抗体阳性3例。全区已有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开展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及时告知和流调率达100%,首次随访CD4和结核病筛查比例达100%;完成艾滋病个案随访151人,失访2人,随访比例达98.70%;新增抗病毒治疗21人,死亡1人,累计抗病毒治疗309人,目前在治133人,单阳家庭治疗覆盖率达100%,MSM人群治疗覆盖率达98.50%,CD4<500者治疗覆盖率达95.20%,治疗病人CD4和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100%;全年完成CD4检测约500人次,CD4检测比例达98.70%,结核病筛查比例达98.70%。11月初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工作向富阳第一人民医院定点诊疗点转移,12月底完成全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转移工作,社卫中心保留参与开展艾滋病感染者随访工作。
【结核病防治】 2015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人309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15例,复治涂阳病人20例,菌阴病人172例,肺结核病人涂阳构成比44.34%。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病人75例,肺外结核病人50例。肺结核病人查痰率100%,系统管理率98.36%;涂阳病人家属(包括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100%,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86.36%。发现耐多药可疑病人135例,确诊耐多药病人2例,耐多药结核病人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率80%。
【慢性病防治】 2015年,全区共计出生报卡6005例,死亡4032例。报告富阳区户籍:糖尿病2163例,肿瘤2431例,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2468例,伤害病例11990例。全年累计首诊病例数639121例,测血压人数632712例,测压率达99%,其中:高血压病例数69283例,新发病例数2894例。
【地方病防治】 血吸虫病 开展春季查螺、秋季查病工作,对5个乡镇(街道)的11个行政村开展查螺,共查18.99万平方米,未查到钉螺。全年累计监测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血吸虫抗体489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疟疾 4月25日,在秦望广场开展以“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主题的疟疾防治日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完成“三热”病人血检2554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病例,血片复检258份,复检率10.10%。
碘缺乏病 全年对食用盐批发场所检测碘盐样本108份,合格108份,合格率100%;居民用户碘盐检测300份,合格294份,合格率为98.64%。共检测灵桥、洞桥、环山、常绿、东洲5个乡镇(街道)学生尿碘200份,尿碘中位数为152.90微克/升,并对200名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进行检查,Ⅰ°甲肿大6人,甲肿率3%。抽检孕早期妇女(0~13周)碘盐和尿碘各100份,盐碘合格率为98.98%,尿碘中位数为151.95微克/升。抽取200名5年级学生进行碘缺乏病问卷调查,知晓率达98.67%,抽取100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知晓率达98%。
地氟病 在丰水、枯水期,对湖源乡厅基村、塔坞村的源头水和用户水的水氟监测,共采集水样12份,经检验水氟含量均合格。完成上述两村8~12岁学龄儿童的尿氟和氟斑牙检查,未有氟超标现象、未发现有疑似氟斑牙的儿童。
布氏病 5月区中医院和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报告布氏病病例各1例。完成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监测25例,未发现阳性。
【生活饮用水监测】 对富阳区水务有限公司江北水厂和江南水厂两家自来水厂全年开展管网末梢水“三定”(定采样点、定采样频率、定检测项目)采样4次,采集样品96份,合格95份,样品合格率98.96%,共监测2304项次,合格2303项次,项次合格率99.96%。采集3家水厂水源水样品各2份,共监测192项次,合格率100%。采集3家水厂出厂水样品各2份,共监测198项次,合格率100%。采集富阳区城区二次供水样品22份,合格15份,样品合格率68.18%,共监测726项次,合格719项次,项次合格率为99.04%。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基础监测项目共采集448份,每份水样检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与游离余氯等4个指标,合格水样266份,合格率为59.40%。重点监测项目共采集272份,合格水样130份合格率47.80%,每份水样检测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等24项。
【精神卫生】 积极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加大政策保障,加强部门协作,落实病人管理,提升防治能力,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精神病防治协调工作机制,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正常开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完善了“三无”流浪、肇事肇祸、残疾等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机制和精神、智力残疾病人康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三级管理网络,网络覆盖率达100%。强化部门职责,发挥乡镇(街道)主体作用,全面摸排和发现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疑似患者,为确诊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信息档案,定期上门随访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落实管控措施。拍摄了精神卫生工作电视专题片《飘扬的绿丝带》,广泛开展了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宣教活动,消除减少了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促进了市民心理健康。精神障碍患者农医保报销比例门诊提高到50%,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并对低保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二次补助。全年各类精神障碍患者门诊、住院治疗费用减免302.20万元。心理咨询工作室受理心理咨询1457人次,参与特殊人群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700多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55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区第三人民医院发挥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优势,推广运用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技术。添置了多功能麻醉机、彩色B超等医疗设备,建立了动态心电图工作站,实行护理电子病历,精神科业务不断拓展。全年急诊诊疗人次36686次,住院床日76408日,总出院人数882人次,业务收入2143.60万元。完成法医精神病鉴定165例。富阳精神卫生工作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督导、视察活动中得到充分肯定,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对“富阳积极做好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关爱特殊群体的做法”作了批示。富阳区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集体。截至12月底,全区登记在册精神障碍患者4236人,其中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3239人,重性检出率达到4.60‰。精神分裂症1648人,双相情感障碍615人,偏执性精神病9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20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60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87人,其他精神障碍997人。通过三级网络管理,全区监护精神障碍患者4231人,监护率达到99.90%;重性患者规范管理人数3231人,规范管理率99.70%;重性患者病情稳定人数3204人,稳定率98.90%;重性患者治疗人数1796人,治疗率67.70%;精神分裂症治疗人数1142人,治疗率69.30%,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全年无重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健康城市·
【宣传阵地建设】 进一步打造“健康城市”“健康121”“健康加油站”栏目,讲解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等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授防病技能。全年录播“健康121”栏目52期,刊出“健康城市”专版60期。“健康加油站”栏目每天辐射人群达3万人以上。利用墙绘、LED显示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阵地,开展“健康四大基石”“健康素养66条”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富阳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吸纳名医名家和社区优秀全科医生讲师,深入社区、村、机关、企业和学校,讲解常见病、慢性病、心理卫生、家庭急救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结合卫生日等活动,开展广场义诊和宣教活动,宣传“先看病后付费”“网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医养护一体化”等政府惠民政策,倡导“合理用药、科学就医”理念。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百场健康知识宣讲进礼堂”活动,倡导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全年开展健康知识巡讲213场,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8万余份。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制定《富阳区2015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计划》,落实全区健康教育成员单位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共组织开展“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等大型户外健康宣教活动11次,发放宣传资料累计4万余份,在“一报两台”上刊登、播出健教专题(刊)160余期,播放车载电视7200小时,楼宇电视播放宣传片2100条,发送健康短信8万余人次,“健康121”微信发送70余条。全区讲师团讲座190次,24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3所“健康促进学校”、2家“WHO”健康单位、2家健康单位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新建东洲街道社区卫生中心、银湖街道高桥社区卫生中心健康自助中心2个,富春街道巨利服务站健康自助站1个。试点建设万市镇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虎山校区学校健康教育基地2个,打造学生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开展控烟执法、舆论宣传和“无烟单位”建设工作,营造无烟环境。机关工委、卫生计生、文化、烟草、新闻媒体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控烟执法活动,规范机关、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控烟行为。在教育系统,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开展“我身边的戒烟故事”征文活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主题控烟宣传和执法活动。全年实施行政处罚37起,罚款24550元。2015年创建杭州市级无烟单位8家。
【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湖源乡中心小学和中国移动富阳分公司成功建设成为“WHO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健康单位”,富春五小建设成为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富春二小、新登镇小建设成为杭州市健康促进银牌学校,渔山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湖源乡新二村建设成为杭州市健康促进医院和健康村。
·爱国卫生·
【城乡爱国卫生】 深化“两代表一委员”城乡爱国卫生督查机制,每季开展暗访督查。元旦、春节、“十一”等节假日和爱国卫生月,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洞桥镇启动国家卫生镇创建,12月中旬通过杭州市爱卫办明查考核。区城市管理局、富春第一幼儿园、春晖社区居委会3家单位新命名为省卫生先进单位。洞桥镇洞桥村、贤德村等5个村新命名为省卫生村。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村)通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复查考核。渔山乡中心小学、富春街道金秋社区等9个单位(村)新命名为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村)。
【除“四害”】 根据年初制定《富阳区2015年除“四害”工作计划》,继续推行城区公共环境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机制,根据“四害”的消长规律和各自防控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虫害,统一部署,落实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发动群众,人人参与除四害工作。全年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夏季除“四害”活动,为千户家庭除“四害”公益活动,以及冬季杀灭越冬成蚊成蝇活动。结合防控输入性登革热需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消除“四害”孳生地,降低和控制“四害”密度,防止“四害”传播疾病发生。市场监管、城管、住建、交通、卫生计生等主管部门对饮食行业、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垃圾中转站、车站、公厕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除“四害”工作督查,提高除“四害”工作水平。区疾控中心开展除四害工作技术指导和“四害”密度监测分析工作。城区新安装毒鼠屋500只,洞桥镇安装毒鼠屋300只。
【农村饮用水放心工程】 强化农村水站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对农村水站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水站管理网络建设,及时维护和养护水站设施设备,委托第三方开展水质检测,掌握水站水质情况。对水质消毒开展技术指导和消毒效果监测,向全区农村水站免费发放水质消毒药物―余氯缓释消毒剂。在丰、枯水期,对全区516座农村水站开展水质监测。其中对68个重点项目监测点采集样品272份,作水质全分析,检测合格137份,合格率为50.37%。对其余448座农村水站开展基础项目监测,共采集样品448份,检测合格169份,合格率为37.72%。及时将水质监测情况和年度水质分析报告报送区政府领导,以供政府决策。通报各乡镇街道,督查查找原因,落实整改。2015年完成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7个,投入资金1545万元,受益群众11263人,有力改善了群众用水条件。
【农村改水改厕】 结合“五水共治”活动要求,按照《富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富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安排,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协调配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治理工程。全年完成全区第二批126个行政村3万余户的农村无害化三格式户厕改造,其中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3041座,全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5.32%。
·医政管理·
【概况】 以撤市设区和机构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拓展“智慧医疗”项目应用,加快卫生基本建设步伐。推进“双下沉、双提升”工程:区一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邵逸夫医院洽谈协作办医;推动“政事分开”改革,强化区医学会、中医药学会和医师护士协会主体职能,充分赋予管理自主权。稳步执行新一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5月20日起,区卫生计生局以全部配备、分类确标、划片跟标、平稳过渡、公正公平为原则,采取药物分类、专家分类、随机抽签、票决制、痕迹保全、纪检监督等操作办法,开展新一轮基本药物确标工作,切实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大社会办医力度:区政府出台鼓励社会办医实施意见,新增民办医疗机构26家,社会办医工作成效分别获得省政府副省长郑继伟、杭州市政府副市长陈红英批示。做好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工作:120急救中心单设已批复。进一步调整医院综合考评办法,推进公立医院PDCA在线考核管理,提升医院管理能力;重点抓好学科建设,切实加强医院运行质量监测和管理,加大检查评估、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强化重点环节和领域精准管理,引导医务人员科学用药、合理诊疗。区一院“64排CT购置项目”已获批准,选送的“新型全腹腔镜下断流术”手术视频获“浙江省首届青年医师腔镜外科手术DV大赛”三等奖,成为县(市)级医院唯一获奖的参赛作品。区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沈佳成功完成一例“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填补富阳脑血管造影技术的空白。区二院药师在“杭州市第五届医院青年药师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区一院输液室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医骨伤医院《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炎》获得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区现有执业医师1864人,助理执业医师326人,执业护士1857人,乡村医生267人。
【新一轮基本药物确标】 富阳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规定及省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制订了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确标办法,明确了全部配备、分类确标、划片跟标、平稳过渡、公正公平的原则,稳步执行新一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单位根据临床需要全部配备、优先使用812种基本药物的确标采购药品,非基药采购金额总量控制在总量的30%以内,确保各单位有药可用,单位间用药一致。同时,采取划片跟标办法,将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三个片区分别与区一院、二院、中医院等区级医院跟标(上级医院可用的药,基层也可以用),较好地解决了社区用药需求,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范围、用药品质与对应的区属医院的无缝对接,有效缓解基层群众配药难、配好药难的问题,为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奠定基础。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可选用品种达2000余种,实际用药达500~1000余种。
【医疗责任商业保险制度实施】 5月起,富阳区属公立医院试行医疗责任保险,积极探索建立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工作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医患合法权益、防范化解医疗纠纷、管控医疗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区6家区属公立医院均与医疗保险机构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协议,共计投保金额300余万元。实施以来,由于保险公司第三方的介入和全程参与,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医疗纠纷解决的方法途径流程、医疗机构经济赔偿责任量化标准及相关保障,对加强医疗纠纷因果分析、沟通、协商、交流及建立医患互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保险公司牵头,建立了医疗纠纷处理信息通报制度、案例分析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对投保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开展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医疗纠纷。据统计,全年属于保险责任的37例,已结案25例,已决赔款78万元。均未发生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重大医疗纠纷或医闹案件,涉案赔款金额较2014年同期明显下降。
【医师多点执业】 富阳自3月起执行《浙江省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医师多点执业和医师自由执业,自新政实施来共办理67人88人次。部分区属医院制定单位内部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措施。执业类别分布依次为中医、临床和口腔,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办医人才紧缺问题。
【医疗机构审批校验】 依法审批医疗机构34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学校卫生站1家,门诊部14家,各类诊所15家,民办医院3家;完成校验医疗机构465家。其中区属医疗机构6家,疗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0家(中心25家、服务站(室)155家),改制卫生院15家(下设卫生室4家)、民营医疗机构(医院6家、门诊部17家、个体诊所64家)87家,厂矿学校医务室(卫生站)34家,村卫生室135家,其他(社会办医等)5家;注销19家。
【医疗设备添置】 区卫生计生局对区属医疗机构价格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继续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全年共采购5万元以上诊断和治疗设备128台件。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医疗设备三年配置计划,2015年共采购便携式B超、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三分类血球计数仪、电子显微镜等医疗设备共计39台件。
【无偿献血】 2015年,全区累计献血9494人,献血量约273.64万毫升,其中:团体无偿献血5376人,占总献血量的48.84%,一次献血300毫升以上占团体总人数的35.92%;流动献血4118人,一次献血300毫升占流动总人数的85.50%。5家区属医院临床用血量为167.64万毫升,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全年共有86人报销输血费79965元,比上年略有下降。继续以新的《浙江省实施〈献血法〉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宣传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全区有213名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志愿者申办“三免”荣誉证即“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电子卡;“6·14”世界献血者日期间表彰了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先进个人共653人,制作光荣榜6块在献血点巡展,同时在《富阳日报》上专刊表扬。为了方便广大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报销,10月份起,在全区区属医院推行“输血费医院直报”服务,受到了无偿献血者好评。举办第二期大学生暑期下乡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宣传地点是新登镇各社区和村。富阳获2014—201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区献血办公室获2014—201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区城管局环卫所、区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获得2015年杭州市“我为七一献热血”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中医中药·
【概况】 2015年,新增中医类医疗机构12家,其中:门诊部5家,中医诊所7家。全区现有中医医疗机构37家(包括中西结合医院),其中:区级中医医院2家,其他民营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所35家。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家,省中医重点学科1个,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1个。2015年,申报杭州市重点学科1个,富阳区级中医类重点学科6个,中医类科研项目10项,确定富春、高桥、春江、场口、万市、新登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5年,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区中医院与杭州市中医院建立合作办医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结合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等工作,富阳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进社区结对帮扶工作,指定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区属医院分别与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下派指导员、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新诊疗模式。
【中医骨伤医院】 医院全年业务总收入2.89亿元,实现稳步增长。为医院招聘临床、护理、财务、基建等专业人才19名。申报新技术新项目2项并进入临床应用。申报课题6项(其中,国家卫计委、省中管局、杭州市科技计划局各1项,区科技局3项)。申报立项继教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2项)。丁方平等主持完成的《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获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院发表论文45篇。医院名誉院长张玉柱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医骨伤名师”,同时还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继续开展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玉柱)学术经验继承(杨力、郎永)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师承结业考核、论文答辩等工作;浙江省基层中医药优势病种建设项目(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省中管局组织的中期考核;富阳区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科学和中西医结合脊柱病科学通过区卫生计生局组织验收。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建设,继续开展优势病种诊疗与方案优化,在全院范围内共开展中医骨伤临床路径管理33个病种,同病种624例,进入路径421例,完成路径369例。医院被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科微创全国培训基地”和“全国理事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志愿者协会授予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基地”。联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富阳成功举办了“中医骨伤科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论坛―暨骨伤名师张玉柱从医50周年学术经验交流会”。表彰宣传张玉柱先生潜心于中医骨伤临床,秉承祖辈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中药外敷内用的中医药传统手段,并坚持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的医德医风,更好地宣传张氏骨伤技术。
【区中医院】 完成医院搬迁改造工程调查摸底和后勤人员培训及各项物资交接等工作,做好物资、设备的保管及日常维护,招聘专人加强重点部位巡逻检查,定期召开搬迁工程推进会议。确定工程投资概算,完成代理单位、设计单位、医疗电梯、危房拆除招投标,完成14类预算新增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制定《多点执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细则及申请流程。制定并实施《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完成区卫生计生局OA系统在线考核管理的培训和任务分派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招聘中医类研究生10名,外出进修19人次,外派学术交流培训79人次。对8个院级重点学科进行中期评估,重点扶持3个,一般扶持4个,完成4个区级重点学科终期验收。研究新建临床科室和临床专科工作,设立25个专病及专病带头人。创新管理方式,在护理和药剂开展品管圈管理试点工作。发表Ⅱ级杂志以上论文18篇。申报各级课题20余项,新立项9项,结题1项,已在研课题8项。申报各级继教班9项。加强质量考核通报,严格执行15项核心制度,规范三级查房,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完成“三基”理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开展1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成立中医优势病种领导小组,加强对28项中医优势病种的管理、督查。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协作,与鹿山、常安、大源、灵桥、常绿、里山、渔山、湖源8家乡镇(街道)社卫中心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富阳区慢性病联合诊疗协议书》,选派慢病联合防治导师和工作指导员。与大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帮扶开设针灸科、中医调理科、超声科等科室。成立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4期,中医药网络视频会议培训6期,接收社区医护人员进修13人次,组织常用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培训达200人次;与10家社卫中心签订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帮扶协议书,全区25家社卫中心均能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扶帮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冬病夏治服务;与6家社卫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培训小儿哮喘拔罐技术;承办富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举办社会开放日6次,承办杭州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中医特色护理市民体验日富阳分会场活动;举办病人家属学校17期,涉及脾胃病科、皮肤科、风湿病科等10余个专科医疗保健内容,受益达1700余人次。
·医教科研·
【概况】 2015年,申报并立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1项,省卫生科技计划4项,杭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5项、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6项,富阳区科技局科技计划12项。完成科技成果验收13项,课题结题2项。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张玉良承担的《桥接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项目立项,区第一人民医院《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实用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等4项课题被列入2015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获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年发表论文共144篇,其中SCI源论文3篇,I级期刊论文18篇。2015年度成功申报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级继教项目3项、杭州市级继教项目28项。获富阳区优秀论文一等奖13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5篇。
【技能比武】 富阳区卫生计生局、总工会、人社局、区医学会联合举办“富阳卫生行业岗位技能比武”,6家区属医院和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区一院、区二院、区妇保院获护理岗位技能比武团体前三,区一院王珺君、邹茜、陈高平分别获得个人前三。富春社卫中心黄丹君、春江社卫中心许海燕、场口社卫中心方晓波获富阳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比武个人前三。大源社卫中心王平华、富春社卫中心徐晓燕、灵桥社卫中心邓秋芳获社区全科医师技能比武个人前三。洞桥社卫中心杜小君,富春社卫中心沈利芳、金晓英分别获富阳区全科护理技能比武个人前三。组队参加杭州市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比武团体一等奖、杭州市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经验交流与成果评比三等奖、浙江中医药大学专科护理技术工作坊竞赛活动最佳技术内涵奖,120急救中心获得杭州市急救分中心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区疾控中心获得杭州市卫生应急技能比武活动荣获组织奖;大源社卫中心王平华、徐晓燕获得杭州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二等奖,春江社卫中心刘红获得三等奖。
【学术活动】 全年主办国家级继教项目(“优质护理服务新进展”)1项,省级继教项目3项,市级继教项目28项。举办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杭州医学会肾内科分会2015学术年会及杭州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学术沙龙活动各一期,承办杭州市临床决策中的伦理问题新进展暨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一期,开展全区疑难病例讨论会10期。
主要区属医疗机构新添置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情况
表29
单 位 | 新添置医疗设备 |
区第一人民医院(82) | 直线加速器(1)、64排CT(1)、生化+发光流水线(1)、钬激光(1)、彩超(2)、超声内镜系统(含小探头)(1)、电子胃镜肠镜系统(3)、高分辨数字病理切片(1)、全自动包药机(2)、激光脉冲光系统(2)、移动式数字化X线机(1)、翠绿宝石激光治疗仪(1)、床旁B超(1)、腹腔镜(高清配镜子)(1)、流式细胞分析仪(1)、眼科手术显微镜(1)、全自动酶免疫仪(1)、电子喉镜(1)、环氧乙烷灭菌器(1)、超声刀(1)、自动清洗机(双缸)(3)、电子十二指肠镜(1)、多导电生理记录仪(1)、心脏射频消融仪(1)、多头显微镜(10人)(1)、脱水机(1)、电子乙状结肠镜(含工作平台)(1)、医用悬浮床(1)、自动清洗机(单缸)(1)、气动磨钻镜(动力系统)(1)、血液透析治疗仪(5)、降温仪及降温毯(ICU用)(2)、LEEP刀(1)、小五分类血球计数仪(1)、转运呼吸机(1)、手机清洗注油机(1)、口腔牙种植系统(1)、等速推胸与划船训练机(1)、MOTOmed机器人(1)、口腔半导体激光治疗仪(1)、医用干燥箱(1)、全身垂直律动机(1)、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1)、幽门螺杆菌(HP)测试仪(1)、多导心电图机(2)、血库冰箱(2)、转运用监护仪(1)、牙科综合治疗仪(2)、全排生物安全柜(1)、可视喉镜(2)、温毯机(麻醉科用)(1)、温液系统(麻醉科用)(1)、光子治疗仪(1)、耳鼻喉治疗台(2)、移动式无影灯(LED)(2)、便携式电子视频肛肠镜(1)、心电图机(1)、婴儿辐射台(1)、震动排痰机(1)、振动排痰器(3)、温毯机(1) |
区第二人民医院(14) | 电子胃肠镜系统(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数字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1)、全自动微生物分析技术(1)、超声诊断系统(1)、血透机(4)、软性喉镜(1)、Leica转切片机(1)、艾捷特牙科综合治疗台(3) |
区中医院(17) | 多普勒超声仪(心脏机)(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1)、内窥镜摄像机系统(1)、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全自动封片机(1)、全自动凝血分析仪(1)、脑干诱发电位(1)、CT球馆(1)、麻醉监护仪(1)、医用离心机(1)、输尿管镜(1)、灭菌器(2)、声阻抗(1)、电测听(1) |
中医骨伤医院(6) | 人体模型(1)、全自动尿液分析仪(1)、呼吸机(2)、呼吸机控制软件(1)、全自动分析仪(1) |
区妇幼保健院(6) | 能量平台(1)、五分类血球仪(1)、显微镜(2)、PCR仪(1)、彩超(1) |
区第三人民医院(3) | 多功能麻醉机(1)台,脑电图仪(1),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1) |
·综述·
【概况】 2015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6家。其中:区属医疗卫生机构8家(包括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家,区属医院6家),疗养院3家,民营医院8家,门诊部33家,改制卫生院13家(包括3家卫生室),厂矿学校医务室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1家(其中村卫生室14家),集体办村卫生室137家,个体诊所76家。其他,医疗急救中心1家,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1家。
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19人,有卫生技术职称2940人。其中:高级职称372人(正高54人,包括主任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主管医师、主管护师)1058人,初级职称1510人。招聘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243人。
区财政卫生事业费投入37774.5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5.48%,人均卫生事业费518.74元。年内在建项目12个,建筑面积21.57万平方米。区医疗卫生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区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扩建工程结顶;区第一人民医院教学楼、高压氧舱楼工程竣工;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启动区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大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综合楼工程投入使用,启动新登镇、渌渚镇、常安镇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及永昌镇、湖源乡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
2015年全区共出生5682人,计划生育率95.88%,出生人口性别比108.71:100,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0%以内,无计生侵权行为发生。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62岁。其中:男性79.65岁,女性83.80岁。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顺序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7.25%。
【机构改革】 6月16日,根据富阳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转发《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富委办〔2015〕29号)文件,不再保留区卫生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组建成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调整后,将区卫生局除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以外的职责、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区卫生局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划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安委办);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等职责划入区发展和改革局。6月29日,新组建的富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文正式成立,公布党政班子成员名单,并启用新印鉴。
【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2014年底,富阳撤市设区,首次作为杭州市的城区纳入2015年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区域。2015年年初,启动“国卫复评”迎检工作,建立由区长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及其他相关区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卫复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舆论、市容环境、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6个专项组。召开全区国卫复评迎检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复评迎检工作。按照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下达国卫复评工作任务书,明确要求和责任。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橱窗、LED大型显示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公交站台电子屏等各种阵地,开展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设置国卫复评宣传阅报栏41处、墙体美化5000余平方米、大型广告2块、道路小炮台50余处、墙体宣传牌500余块。电视、报纸开辟《国卫复评进行时》专栏,“一把手”系列访谈栏目。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共建活动。工青妇开展雷锋角、志愿者、“小手牵大手”“美丽庭院”评比、《致市民的公开信》等活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整治,对年初各部门各街道和督查组摸底排查出来的2477个问题实施上墙“销号”行动。对原金桥村、虎山村、后周村、巨利村等21个区块的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拆除违章搭建8万余平方米,清除房前屋后堆积杂物5000余吨,规范拾荒者管理1400余户,平整硬化道路1500余平方米。对镬子山社区新建路区块、春南社区南园路区块、苋浦社区后拔路区块等8个老旧区块开展背街小巷整治,累计整治面积27.50万平方米,累计埋设雨、污水管道约2万米,改造路面、人行道约3.6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80个。对大源镇、渔山乡、东洲街道等乡镇街道在城区待建“飞地”、国有收储地块开展专项整治,清除堆积建筑、生活垃圾10000余吨,建设围墙2500米并进行墙体美化。出台“八小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对食品和公共场所“八小”行业开展规范化整治,对有证单位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采取“数字城管”工作模式,推动市容环境洁化、序化。对城东、城西、鹿山、金桥、巨利等区块实施环卫一体化管理,投入日常保洁经费500余万元,推进撤村建社区域环卫一体化工作。对沿街经营户、单位实行以环境整洁、文明劝导、应急参与为主要内容的门前“新三包”机制。建立2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示范小区,22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区河道开展由区环卫处实施日常保洁管理的区域化保洁试点。完善城区主次干道路日常保洁机制,建立道路保洁分类考核机制。区领导6次带队对国卫复评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落实整改突出难点问题。综合协调组每日实地督查,落实问题,下达任务分解2期、工作联系单及整改通知单206份。复评工作纳入全年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列入专项考核。区财政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行业卫生专项整治、宣传发动等国卫复评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于5月和9月分别通过省级明察和全国爱卫办的暗访考核。
【新诊疗模式推进】 2015年,富阳通过推进智慧医疗云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实施及专项考核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先看病后付费、按时段预约挂号、双向转诊等新诊疗模式的宣传、推广、实施力度。先看病后付费服务:借鉴银行信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个人就诊信用档案,欠费额度最高可达3000元。截至12月底,全区先看病后付费共签约32万人,占富阳区常住人口46%;服务市民350余万人次,占医疗机构市民卡就诊率的68%。按时段预约挂号:区卫生计生局及各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建有微信预约挂号平台,方便市民用手机预约挂号。手机、网站自助预约量持续上升至30000人次/月。双向转诊:完善工作软件,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15年,共完成向上转诊23555人次,向下转诊15654人次。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平台,自动发送预约挂号、就诊提醒,检查取单提醒,就诊满意度测评,检验检查报告一键发送、移动支付提醒、住院每日费用清单等服务。建立全民医疗档案,市民可通过手机短信验证查阅每一次就诊及相关数据,为每一个市民建立一份实时动态的电子档案。
【智慧医疗云】 富阳智慧医疗云平台于2013年正式启动。通过近3年的努力,已建成了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推进新医改项目、统筹利用卫生资源、提升群众就医感受和强化卫生计生管理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2015年,入围由新华社新华网等单位主办的“十二五”民生改善优秀案例推选活动,富阳因此荣膺“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称号。2015年,富阳继续加大该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升级先看病后付费新诊疗模式。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推行门诊报到系统、“银联卡就诊一卡通”、网上在线支付及开发线上医生电子名片、手机短信服务评价等,切实缓解看病烦、难问题。完成先看病后付费签约32万,门诊使用达350余万人次。二是提供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时采集和展现全区的医疗服务大数据,如实时公布各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数,方便群众避开就诊高峰;又如通过实施医生电子名片,帮助群众了解医生一年内的日均门诊量、总体满意度、治疗均次费用等关键信息,帮助患者挑选医生,倒逼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三是提供如影随形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全区65万户籍人口和5万外来常住人口建立了可随时、随地、随身查看且实时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可以通过个人授权给就诊医生及保险、养老等第三方机构查阅,确保了个人档案的可及性与安全性。同时,实现区域范围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共建共管共享,为市民提供医疗资源查询、个人健康档案查询、个人健康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四是统筹整合区域医疗资源。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实时连接区内6家大医院和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站点),实现医疗数据实时互联互通,通过全门诊分时段实时挂号、异地预约检查、缴费、双向转诊及检验、影像会诊服务,对全区的医疗资源进行了统筹整合,整体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五是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通过智慧医疗云平台推行区属公立医院PDCA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在线管理,实时监测医院药品使用、医疗安全、质量控制及服务人次、均费等运行指标,加大医院运行质量检查评估、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切实加强医院运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监测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科学管理能力,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区属医院业务】 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推进,保持良好态势。与2014年相比,开放床位增加124张(区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投用),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54人,各区属医院完成门急诊28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其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增长6.22%;出院6.94万人次,同比增长5.31%。全年完成医疗业务总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12.07%。
【社区卫生建设】 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异地新建并投入运行,完成大源公卫楼新建工程;改扩建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总计35078万元,支出总计31467万元,收支结余3611万元。继续深化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工作,新诊疗模式得到进一步推进,新增“先看病后付费”签约58215人,社区预约挂号27783人,向上转诊29481人次。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效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门(急)诊人次188.63万,较2014年度增长19%,门(急)诊均费95.08元,较2014年度增长15.16%。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标准提高至70元/人,共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65399人。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165人到上级医院进修,招录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培养生10名。组织参加杭州市基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开展满意度短信测评,收到满意度测评回复短信15118条,回复满意14653条,满意度达96.92%。
2015年各区属医院业务情况
表28
单 位 | 开放床位 (张) | 卫生技术人员(人) | 门诊人次 (万人次) | 出院病人 (万人次) | 住院总床日 (万床日) | 平均住院床日 | 床位使用率 (%) | 业务收入 (亿元) |
区第一人民医院 | 720 | 857 | 95.56 | 3.16 | 27.49 | 8.82 | 106.35 | 5.01 |
区第二人民医院 | 234 | 341 | 29.74 | 0.82 | 8.68 | 11.04 | 101.64 | 1.28 |
区中医院 | 100 | 360 | 76.23 | 0.35 | 2.62 | 7.48 | 79.77 | 1.67 |
中医骨伤医院 | 500 | 408 | 27.67 | 1.01 | 13.84 | 13.35 | 75.83 | 2.75 |
区妇幼保健院 | 338 | 448 | 48.47 | 1.51 | 7.62 | 5.08 | 62.01 | 1.41 |
区第三人民医院 | 150 | 94 | 3.67 | 0.09 | 7.64 | 85.16 | 139.56 | 0.22 |
合 计 | 2042 | 2508 | 281.34 | 6.94 | 67.89 | — | 94.19 | 12.3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项目管理,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从35元/人提高至40元/人。规范项目考核,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富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在年度杭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取得第三名。强化项目执行,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21549份,建档率93.30%;加强城乡居民慢性病管理,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建档60842人,规范管理45376人,发现率9.13%,规范管理率74.58%;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建档14617人,规范管理9278人,发现率2.19%,规范管理率63.47%。落实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共管理精神病患者3179人,规范管理率达85.20%。
【行风建设】 强化廉洁从业和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卫生从业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开展正反典型教育,通过媒体宣传、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三十佳”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大医精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邀请杭州市卫计纪检组组长开展“以案说法”讲座,全系统280余人参加讲座接受教育。局党委书记陆国民还为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区属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党政正职、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共80余人上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专题廉政党课,达到良好警示效果。紧扣“四风”问题,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重点对会风文风、“三公经费”、公车管理、“会所中的歪风”“酒局牌局”问题、行风效能等进行专项整治。2015年,全系统“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6.78%;发文做到无纸化;公务用车严格实行申请、审批、登记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人士不定期开展行风效能暗访督查,定期下发督查通报。实施医疗服务满意度短信及网络测评,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共发送测评短信894.56万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作风效能得到明显改善。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观看“廉政教育每月一课”等警示教育片,增强对法纪的敬畏感。严格实施《卫生系统效能问责办法》,加强行风效能督查问责。开展谈话提醒教育,全年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共4000多人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4次、行风效能督查4次,办理纪检信访5件,发现上报案件线索5件,问责处理6人,告诫谈话26人次,党纪政纪处理3人。
·卫生保健·
【孕产妇系统管理】 区妇保院每周一、二、三,区第二人民医院每月5、15、25日开设高危筛查门诊,并开展下基层高危筛查25次,共筛查出A★中度以上高危孕妇1692例,重症高危55例。孕28周孕妇(本地户籍)区级筛查5896人,筛查率达99.28%。全年分娩产妇数5939人(本地),活产数6005,住院分娩活产5939人,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建围产期保健卡5939,建卡率100%。其中孕12周建卡5925例,达98.67%;系统管理数5921例,管理率98.60%。2015年孕产妇死亡2例。
【妇女保健】 全年完成妇女病普查83849人,疾病检出率为29.92%。完成了国家级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6312例,乳腺癌筛查200例。完成省级宫颈癌筛查HPV检测项目3000例。完成区级两癌筛查36504例,共查出恶性肿瘤16例,其中宫颈癌6例,乳腺癌9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前病变146例。
【儿童保健】 全区7岁以下儿童应检38634人,建档管理38633人,保健覆盖率99.99%。当年管理38428人,当年管理率99.47%;系统管理38178人,系统管理率98.82%。全年活产婴儿6005人。围产儿死亡27人,围产儿死亡率3.74‰;全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23例,死亡率3.83‰;婴儿死亡16例,死亡率2.66‰;新生儿死亡8人,死亡率1.33‰。全区0~3岁疑似残疾儿童监测22884人,检测率99.69%,发现疑似残疾儿童26人,0~3岁儿童疑似残疾发生率11.35/万。全区儿童保健门诊68856人次,查出疾病15043人,总患病率21.85%。其中佝偻病46人,贫血2300人,肺炎457人,腹泻840人,营养不良693人,肥胖888人。全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验收94家,验收率100%,合格92家,合格率97.90%。集居儿童应检25535人,实检25265人,受检率98.94%。
【干部保健】 区干保办全年为保健对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580余人次。其中,上门巡诊3320人次,陪诊470人次(前往杭州91人次、前往上海等地5人次),住院或留观9人次,手术3人次;上门抽血服务60余人次;接待国家、省、市等干保病人来富骨伤医院就诊170余人次。区政府干部保健站为保健对象测血压2870余人次,配药1200余人次,接受咨询1020余人次。区一院干部门诊为离退休干部提供配药、检查、预约等服务185人次。富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保健医师上门为离退休老干部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等服务200余人次。组织完成全区592名区管干部、4批79人次一级保健对象的健康体检。一级保健对象体检结果邀请相关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各部委办局干部的体检结果在区政府大院设点进行反馈和咨询;首次组织相关专家上门为乡镇干部进行体检结果反馈。完成“两会”、全区老干部大会等会议健康保障和上级各驻本区工作组在富期间的医疗健康保障工作。完成区级老干部和区级组织的外出工作考察的健康保障工作。邀请省知名专家为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开展《肿瘤的防治》《健康从心开始》等专题讲座和咨询3场,发放健康保健书籍5000余册,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康素养。
·计划生育·
【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在强化政策宣传、优化审批服务、加强动态监测、完善政策研究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单独两孩政策全面稳妥实施,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区共审批单独两孩1488对,已出生928人。并开展了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分析,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奠定基础。
【实行生育服务证改革】 在省内率先将再生育证审批系统和生育登记服务系统进驻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生育审批“一站式”网上办理,推行生育服务证办理“承诺制度”和“代办服务”,实行全程代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实行委托办理,乡镇(街道)负责再生育审批的受理、初审、公示等事项,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复核、核准,将再生育证的打印与发放委托给乡镇(街道)办理。压缩审批时间,从原来50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以内,乡镇(街道)公示的时间从原来规定的7个工作日减为5天。2015年共受理行政审批2017件,审批准确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新型人口文化建设】 优化宣传阵地建设,在交通要道口、人流聚集区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18块,在24个乡镇(街道)建立新型人口文化园,在305个村(社区)设立人口计生宣传栏。因地制宜开展“人口文化进礼堂”活动,建立49个“人口文化进礼堂”宣传点,在274个农家书屋中设立计生图书角,举办人口文化培训讲座50期,发放宣传资料累计3万余份。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共举办“5·29”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大型宣传活动3次,积极参加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梦·我说我的幸福家”作品征集活动,上报作品200余篇,荣获“最佳组织奖”。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在《富阳新闻》《下班路上》等栏目中播放计划生育公益宣传片,播出《人口之声》专题49期,在《富阳日报》刊登人口与家庭专栏2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报道196篇。扎实推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作,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办幼儿园等资源,提升4家“三优”指导中心硬件设施,共举办人口早教讲座17场,对每户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三优”宣传品,新婚、待孕夫妇和0—3岁抚养人“三优”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实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全年春秋两季应普查人数192181人次,已普查人数188617人次,普查率98.15%。规范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全区共设有自动售套机150台,安装高新智能免费发放机9台,发放避孕药具55万人次。组织11户病残儿家庭参加杭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全部被批准可再生育。全年完成四项节育手术11899例,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深入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整合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统一规范检查服务流程,加强实验室质控检查,做好高风险对象的风险评估、转诊服务,落实参检对象的早孕、妊娠结局的跟踪随访,为待孕夫妇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优生指导。2015年,全区参加国免检查共计7702人,国免项目覆盖率为98.74%;婚检率91.25%,检查出疾病1786人,疾病检出率23.43%;完成免费孕前优生检测3584人次,优生检测率100%。
【落实利益导向政策】 健全计生优抚机制。落实法定奖励扶助政策,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怀扶助,发放奖扶特扶金603.40万元,计划生育公益金68.78万元。加快与主城区一体化融合,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标准,计划分3年时间实现主城区同步。2015年,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500元,全区共有11188人受益。创新失独家庭帮扶模式。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认真做好“失独”家庭辅助生育服务,对3户“失独”建立生育档案,提供优生指导,报销辅助生育医疗费9.70万元。组织开展全区失独计生家庭大走访活动,为169户失独计生家庭进行专业心理测评,对84名失独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建立信息档案。在银湖街道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牵头、协会负责、公益参与”的长效帮扶服务机制,开展医疗服务、心理慰藉、生活照料、法律援助等一对一帮扶服务活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推进计生系列保险,继续实施独生子女、村级计生服务员保险制度,扩大投保范围,独生子女平安险由0~18周岁提高到0~24周岁,共投保5.70万人,理赔金额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建立特殊计生家庭综合保险,提供意外伤害、寿险、住院补贴等保障制度。为带动计生家庭共同致富,共争取省、市发展致富项目16个,投入资金68.50万元,建立“1+10+X”项目管理新机制(一个项目点帮扶10户以上家庭脱贫、对X户家庭进行技术扶持),实现共同致富。
【计划生育依法行政】 开展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建立原始权力库,梳理法律依据,制定运行流程图,建立健全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率先在全省晒出区县级的计生权力清单。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创新工作方法,采取联合取证、笔迹鉴定等形式,努力破解行政执法取证难、执行难。积极协调法院,通过实施银行代扣、司法拘留等强制手段,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实效。2015年,共立案22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054万元,查处违法生育党员11人,全部移交区纪委进行党纪处分。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出台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整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单位的日常巡查频率,加大“两非”案源排查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出台性别比专项治理有奖举报制度,在全区村(社区)、流动人口集聚地以及各医疗机构进行张贴有奖举报通告牌。广泛开展专题宣传,在区电视台新闻频道、图文频道以及秦望广场和东吴公园等人口聚集地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宣传视频,投入经费达15万元。加强执法监管和生育全过程管理,健全有奖举报、凭证引产、孕情消失倒查等长效机制,治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富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71,其中户籍人口为107.35,省外流动人口113.75。
【流动人口计生生育服务管理】 继续加强流动人口新居民计生服务窗口的建设,推进村(社区)全程代办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新登镇流动人口“新居民”计生示范窗口建设达到省级示范窗口创建标准;灵桥镇“新居民计生之家”窗口顺利通过杭州市验收;春江街道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作,结合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探索“以外管外”新模式,关怀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开展慰问救助等活动,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成为杭州市十个社会融合示范样本点之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转型发展,巩固强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全区登记流入人口152800余人,省外流入139300余人、省内流入13400余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9200余人;户籍人口流出30900余人,其中流出省外育龄妇女3378人;全年为流入贫困孕产妇提供分娩救助3例,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642例,共免费四项手术经费10.30万余元;为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环孕检31231例。同时,加强部门协作,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制保障、便民维权、救助帮扶、关怀关爱等社会融合服务。以宣传促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强化信息采集、提升信息交换、完善信息质量。
【计生队伍建设】 配足配强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确保各乡镇(街道)计生办公室均有1名以上公务员,2000以上人口的村(社区)均有不少于2名的计生服务员。健全村级计生服务员“区管乡聘村用”工作机制,工资报酬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6000元,乡镇(街道)再实行一定的配套,确保年收入不低于村(社区)主要领导的70%。组织区卫计局和乡镇街道计生干部参加浙江省基层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对全区427名村级计生服务员开展集中培训,实现区、乡、村三级计生干部培训全覆盖。
【计生协会工作】 2015年区计生协会成为二级财务独立预算单位,确定工作项目经费90万元。联合区委党校举办4期村级计生协会秘书长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区427名村级计生协秘书长参加培训。全力开展“生育关怀―圆梦微心愿”活动,共征集微心愿343个,发动理事、会员、致富发展项目点、爱心人士、企业、志愿者认领,帮助圆梦。乡级计生协企业冠名基金走访慰问计生贫困家庭224户、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死亡和伤残家庭73户、老计生工作者150人,共发放慰问金65.40万元。为全区682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投综合保险,保费每人每年80元,为55876名独生子女投保意外伤害险,保费每人每年10元,完善了计生家庭的意外死亡、住院补贴、医药费报销等保障机制。开展首期区级师资认证,36人通过认证,首次在富阳区举办杭州市级师资认证,22人通过认证,初步建立省、市、区三级师资队伍。依托“爱心假日学校”、会员之家和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开展青春健康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开展迎接青春期、预防性骚扰等技能培训43期,受训达4000余人次。全市共有11个项目被列为省、杭州市致富发展项目,以及6个独生子女大学生创业项目,共获得帮扶资金68.50万元。
·卫生监督·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全区有持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355家,新发放卫生许可证235家、换证267家、不合格单位1家、停业65家,建档率100%,信息公示率100%。从业人员6150人,体检、培训率均为100%。出动执法人员1310人次,监督4156家次。监测251家单位1129份、合格1113份、合格率98.60%。行政处罚132起,其中公共场所114起、饮用水1起、其他16起,罚款21万余元。开展了美容美发业的“你点我检”、二维码信息公示,检测结果媒体公示4次。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组团执法、公共场所控烟、住宿业、美容美发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等10余个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持证1355家,应量化1236家,已量化1236家,量化评定等级A级5家,B级130家,C级1101家,不予评级0家,量化分级率100%。
【饮用水卫生监督】 全区有持证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建档率100%。制水从业人员56人,体检、培训率均为100%。监测生活饮用水115份,合格率100%。开展了“五水共治”保供水、社区生活饮用水监测公示等专项监督检查。对全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量化分级评定,全年应量化单位3家,其中:A级单位1家,B级单位2家。
【学校卫生监督】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32所(大学3所,中学26所,小学43所,小学分校区29所,幼儿园89所,幼儿园分园42所),其中170所学校供水方式为市政供水,54所为村级水站供水,7所为自备水,2所同时使用市政供水和自备水。上述学校中有使用二次供水的学校8所,使用直饮水的学校13所。继续实施春、秋季及中、高考的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开展教室环境卫生监测、传染病防控、学校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工作等,并对20所学校开展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03人次,监督517家次。对使用自备水、二次供水及直饮水的学校开展水质检测,共检测水样67份、合格65份、合格率97%,对不合格的1所学校实施警告的行政处罚。全年未发生学校卫生安全事件。
【职业卫生监督】 至6月30日(7月15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划转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有376家用人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网络申报系统向区卫生计生局申报职业危害项目。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20人次,有效检查单位181家,监督覆盖率达100%。根据《富阳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要求,对全区49家化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目前11家化工企业、1家电镀企业通过了职业卫生验收,其余均在进一步落实整改过程中。同时,加强源头管理,对4个新建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初步设计审查,对3个新建项目开展了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审核,对3个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2015年,共收到126份职业健康检查报告,2538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查出疑似职业病患者1名,职业禁忌人员45名,观察复查人员126名。2015年,确诊职业病人9名,其中尘肺病人8名,患者均得到妥善安置,未发生上访等现象。
【医疗机构监督】 全区有489家医疗机构建立档案。对医疗机构的医政管理、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26人次,监督661家次。实施行政处罚36户次,罚款达11.80万元。对57家次医疗机构实施了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完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列入项目管理、聘请义务宣传员、部门联动配合、建立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涉嫌构成犯罪移送公安部门、定期巡查回访联动等七位一体的“打非”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富阳区公安局驻杭州市富阳区卫生监督所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络室作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和净化医疗市场,共取缔无证行医店(摊)14家次,没收药品器械165箱(件),价值5.85万元,移送涉嫌犯罪1起。
·疾病预防控制·
【免疫规划工作】 全区开展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共11种I类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全区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98.31%,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26%,乙肝首针及时率96.29%。全年报告麻疹44例、百日咳4例。
【传染病疫情】 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其中:乙类传染病有梅毒、淋病、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猩红热、艾滋病、百日咳、布氏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出血热、新生儿破伤风、登革热和伤寒+副伤寒16种,报告病例1924例,发病率273.10/10万。丙类传染病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6种,报告病例1863例,发病率264.44/10万。梅毒报告发病率位居乙类传染病首位,报告发病885例,占乙类全部病例的46%,较上年增加60例。淋病报告发病481例,占乙类全部病例的25%,较上年增加40例。肺结核、肝炎和痢疾报告发病率,分别位居乙类传染病第三、四、五位。手足口病报告发病1326例,占丙类全部病例的71.18%,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聚集性事件79起,其中结核病疫情1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6起,流行性感冒聚集性疫情10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9起,水痘聚集性疫情10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5起,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疫情5起,水污染事件2起。2015年度,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H7N9禽流感防治】 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样本185份,涉及21个城乡活禽交易场和20个家禽散养户。其中,城乡活禽交易场103份,占55.68%;家禽散养户82份,占44.3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数27份,阳性率为14.59%;阳性监测点数11个,阳性率26.83%。仅城乡活禽交易场,共采集标本103份,阳性标本27份,阳性率26.21%;阳性监测点数11个,阳性率为52.38%。通过《富阳日报》、富阳电视台、富阳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刊登专版信息1次;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刊登专版信息各两条;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专版短信3000人次;通过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视频软件反复播放健康121人感染H7N9禽流感电视专栏多次并开放区卫生局96301热线电话帮助广大居民解疑释惑;向各乡镇(街道)免费发放了《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宣传单10000余份、宣传画500余张;拍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微电影1部。
【艾滋病防治】 全年新报告感染者和病人27例,累计197例。全年完成暗娼人群检测1243人次,男男人群检测580人次,外来务工人员检测3395人次,吸毒人群检测231人次,学生人群检测2775人,外来婚嫁女检测661人次,外出返乡人员检测351人次,中老年男性检测542人次,羁押人群检测866人次,在以上各类人群中发现HIV抗体确证阳性5例。全区全年完成VCT(自愿咨询)检测2356人次,其中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VCT检测1075人次,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338人次,富阳区中医院300人次,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339人次,富阳区妇幼保健院301人次,共确证HIV抗体阳性3例。全区4家区属医疗机构规范化性病门诊完成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检测15781人次,确证HIV抗体阳性3例。全区已有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开展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及时告知和流调率达100%,首次随访CD4和结核病筛查比例达100%;完成艾滋病个案随访151人,失访2人,随访比例达98.70%;新增抗病毒治疗21人,死亡1人,累计抗病毒治疗309人,目前在治133人,单阳家庭治疗覆盖率达100%,MSM人群治疗覆盖率达98.50%,CD4<500者治疗覆盖率达95.20%,治疗病人CD4和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100%;全年完成CD4检测约500人次,CD4检测比例达98.70%,结核病筛查比例达98.70%。11月初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工作向富阳第一人民医院定点诊疗点转移,12月底完成全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转移工作,社卫中心保留参与开展艾滋病感染者随访工作。
【结核病防治】 2015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人309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15例,复治涂阳病人20例,菌阴病人172例,肺结核病人涂阳构成比44.34%。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病人75例,肺外结核病人50例。肺结核病人查痰率100%,系统管理率98.36%;涂阳病人家属(包括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100%,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86.36%。发现耐多药可疑病人135例,确诊耐多药病人2例,耐多药结核病人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率80%。
【慢性病防治】 2015年,全区共计出生报卡6005例,死亡4032例。报告富阳区户籍:糖尿病2163例,肿瘤2431例,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2468例,伤害病例11990例。全年累计首诊病例数639121例,测血压人数632712例,测压率达99%,其中:高血压病例数69283例,新发病例数2894例。
【地方病防治】 血吸虫病 开展春季查螺、秋季查病工作,对5个乡镇(街道)的11个行政村开展查螺,共查18.99万平方米,未查到钉螺。全年累计监测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血吸虫抗体489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疟疾 4月25日,在秦望广场开展以“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主题的疟疾防治日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完成“三热”病人血检2554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病例,血片复检258份,复检率10.10%。
碘缺乏病 全年对食用盐批发场所检测碘盐样本108份,合格108份,合格率100%;居民用户碘盐检测300份,合格294份,合格率为98.64%。共检测灵桥、洞桥、环山、常绿、东洲5个乡镇(街道)学生尿碘200份,尿碘中位数为152.90微克/升,并对200名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进行检查,Ⅰ°甲肿大6人,甲肿率3%。抽检孕早期妇女(0~13周)碘盐和尿碘各100份,盐碘合格率为98.98%,尿碘中位数为151.95微克/升。抽取200名5年级学生进行碘缺乏病问卷调查,知晓率达98.67%,抽取100名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知晓率达98%。
地氟病 在丰水、枯水期,对湖源乡厅基村、塔坞村的源头水和用户水的水氟监测,共采集水样12份,经检验水氟含量均合格。完成上述两村8~12岁学龄儿童的尿氟和氟斑牙检查,未有氟超标现象、未发现有疑似氟斑牙的儿童。
布氏病 5月区中医院和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报告布氏病病例各1例。完成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监测25例,未发现阳性。
【生活饮用水监测】 对富阳区水务有限公司江北水厂和江南水厂两家自来水厂全年开展管网末梢水“三定”(定采样点、定采样频率、定检测项目)采样4次,采集样品96份,合格95份,样品合格率98.96%,共监测2304项次,合格2303项次,项次合格率99.96%。采集3家水厂水源水样品各2份,共监测192项次,合格率100%。采集3家水厂出厂水样品各2份,共监测198项次,合格率100%。采集富阳区城区二次供水样品22份,合格15份,样品合格率68.18%,共监测726项次,合格719项次,项次合格率为99.04%。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基础监测项目共采集448份,每份水样检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与游离余氯等4个指标,合格水样266份,合格率为59.40%。重点监测项目共采集272份,合格水样130份合格率47.80%,每份水样检测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等24项。
【精神卫生】 积极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加大政策保障,加强部门协作,落实病人管理,提升防治能力,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精神病防治协调工作机制,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正常开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完善了“三无”流浪、肇事肇祸、残疾等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机制和精神、智力残疾病人康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三级管理网络,网络覆盖率达100%。强化部门职责,发挥乡镇(街道)主体作用,全面摸排和发现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疑似患者,为确诊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信息档案,定期上门随访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落实管控措施。拍摄了精神卫生工作电视专题片《飘扬的绿丝带》,广泛开展了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宣教活动,消除减少了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促进了市民心理健康。精神障碍患者农医保报销比例门诊提高到50%,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并对低保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二次补助。全年各类精神障碍患者门诊、住院治疗费用减免302.20万元。心理咨询工作室受理心理咨询1457人次,参与特殊人群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700多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55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区第三人民医院发挥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优势,推广运用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技术。添置了多功能麻醉机、彩色B超等医疗设备,建立了动态心电图工作站,实行护理电子病历,精神科业务不断拓展。全年急诊诊疗人次36686次,住院床日76408日,总出院人数882人次,业务收入2143.60万元。完成法医精神病鉴定165例。富阳精神卫生工作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督导、视察活动中得到充分肯定,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对“富阳积极做好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关爱特殊群体的做法”作了批示。富阳区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集体。截至12月底,全区登记在册精神障碍患者4236人,其中在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3239人,重性检出率达到4.60‰。精神分裂症1648人,双相情感障碍615人,偏执性精神病9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20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60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87人,其他精神障碍997人。通过三级网络管理,全区监护精神障碍患者4231人,监护率达到99.90%;重性患者规范管理人数3231人,规范管理率99.70%;重性患者病情稳定人数3204人,稳定率98.90%;重性患者治疗人数1796人,治疗率67.70%;精神分裂症治疗人数1142人,治疗率69.30%,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全年无重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健康城市·
【宣传阵地建设】 进一步打造“健康城市”“健康121”“健康加油站”栏目,讲解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传染病等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授防病技能。全年录播“健康121”栏目52期,刊出“健康城市”专版60期。“健康加油站”栏目每天辐射人群达3万人以上。利用墙绘、LED显示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阵地,开展“健康四大基石”“健康素养66条”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富阳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吸纳名医名家和社区优秀全科医生讲师,深入社区、村、机关、企业和学校,讲解常见病、慢性病、心理卫生、家庭急救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结合卫生日等活动,开展广场义诊和宣教活动,宣传“先看病后付费”“网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医养护一体化”等政府惠民政策,倡导“合理用药、科学就医”理念。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百场健康知识宣讲进礼堂”活动,倡导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全年开展健康知识巡讲213场,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8万余份。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制定《富阳区2015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计划》,落实全区健康教育成员单位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共组织开展“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等大型户外健康宣教活动11次,发放宣传资料累计4万余份,在“一报两台”上刊登、播出健教专题(刊)160余期,播放车载电视7200小时,楼宇电视播放宣传片2100条,发送健康短信8万余人次,“健康121”微信发送70余条。全区讲师团讲座190次,24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3所“健康促进学校”、2家“WHO”健康单位、2家健康单位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新建东洲街道社区卫生中心、银湖街道高桥社区卫生中心健康自助中心2个,富春街道巨利服务站健康自助站1个。试点建设万市镇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虎山校区学校健康教育基地2个,打造学生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开展控烟执法、舆论宣传和“无烟单位”建设工作,营造无烟环境。机关工委、卫生计生、文化、烟草、新闻媒体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控烟执法活动,规范机关、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控烟行为。在教育系统,以“小手牵大手”方式,开展“我身边的戒烟故事”征文活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主题控烟宣传和执法活动。全年实施行政处罚37起,罚款24550元。2015年创建杭州市级无烟单位8家。
【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湖源乡中心小学和中国移动富阳分公司成功建设成为“WHO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健康单位”,富春五小建设成为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富春二小、新登镇小建设成为杭州市健康促进银牌学校,渔山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湖源乡新二村建设成为杭州市健康促进医院和健康村。
·爱国卫生·
【城乡爱国卫生】 深化“两代表一委员”城乡爱国卫生督查机制,每季开展暗访督查。元旦、春节、“十一”等节假日和爱国卫生月,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洞桥镇启动国家卫生镇创建,12月中旬通过杭州市爱卫办明查考核。区城市管理局、富春第一幼儿园、春晖社区居委会3家单位新命名为省卫生先进单位。洞桥镇洞桥村、贤德村等5个村新命名为省卫生村。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村)通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复查考核。渔山乡中心小学、富春街道金秋社区等9个单位(村)新命名为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村)。
【除“四害”】 根据年初制定《富阳区2015年除“四害”工作计划》,继续推行城区公共环境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机制,根据“四害”的消长规律和各自防控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虫害,统一部署,落实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发动群众,人人参与除四害工作。全年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夏季除“四害”活动,为千户家庭除“四害”公益活动,以及冬季杀灭越冬成蚊成蝇活动。结合防控输入性登革热需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消除“四害”孳生地,降低和控制“四害”密度,防止“四害”传播疾病发生。市场监管、城管、住建、交通、卫生计生等主管部门对饮食行业、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垃圾中转站、车站、公厕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除“四害”工作督查,提高除“四害”工作水平。区疾控中心开展除四害工作技术指导和“四害”密度监测分析工作。城区新安装毒鼠屋500只,洞桥镇安装毒鼠屋300只。
【农村饮用水放心工程】 强化农村水站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对农村水站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水站管理网络建设,及时维护和养护水站设施设备,委托第三方开展水质检测,掌握水站水质情况。对水质消毒开展技术指导和消毒效果监测,向全区农村水站免费发放水质消毒药物―余氯缓释消毒剂。在丰、枯水期,对全区516座农村水站开展水质监测。其中对68个重点项目监测点采集样品272份,作水质全分析,检测合格137份,合格率为50.37%。对其余448座农村水站开展基础项目监测,共采集样品448份,检测合格169份,合格率为37.72%。及时将水质监测情况和年度水质分析报告报送区政府领导,以供政府决策。通报各乡镇街道,督查查找原因,落实整改。2015年完成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7个,投入资金1545万元,受益群众11263人,有力改善了群众用水条件。
【农村改水改厕】 结合“五水共治”活动要求,按照《富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富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安排,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协调配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治理工程。全年完成全区第二批126个行政村3万余户的农村无害化三格式户厕改造,其中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3041座,全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5.32%。
·医政管理·
【概况】 以撤市设区和机构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拓展“智慧医疗”项目应用,加快卫生基本建设步伐。推进“双下沉、双提升”工程:区一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邵逸夫医院洽谈协作办医;推动“政事分开”改革,强化区医学会、中医药学会和医师护士协会主体职能,充分赋予管理自主权。稳步执行新一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5月20日起,区卫生计生局以全部配备、分类确标、划片跟标、平稳过渡、公正公平为原则,采取药物分类、专家分类、随机抽签、票决制、痕迹保全、纪检监督等操作办法,开展新一轮基本药物确标工作,切实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大社会办医力度:区政府出台鼓励社会办医实施意见,新增民办医疗机构26家,社会办医工作成效分别获得省政府副省长郑继伟、杭州市政府副市长陈红英批示。做好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工作:120急救中心单设已批复。进一步调整医院综合考评办法,推进公立医院PDCA在线考核管理,提升医院管理能力;重点抓好学科建设,切实加强医院运行质量监测和管理,加大检查评估、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强化重点环节和领域精准管理,引导医务人员科学用药、合理诊疗。区一院“64排CT购置项目”已获批准,选送的“新型全腹腔镜下断流术”手术视频获“浙江省首届青年医师腔镜外科手术DV大赛”三等奖,成为县(市)级医院唯一获奖的参赛作品。区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沈佳成功完成一例“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填补富阳脑血管造影技术的空白。区二院药师在“杭州市第五届医院青年药师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区一院输液室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中医骨伤医院《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炎》获得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区现有执业医师1864人,助理执业医师326人,执业护士1857人,乡村医生267人。
【新一轮基本药物确标】 富阳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规定及省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制订了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确标办法,明确了全部配备、分类确标、划片跟标、平稳过渡、公正公平的原则,稳步执行新一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单位根据临床需要全部配备、优先使用812种基本药物的确标采购药品,非基药采购金额总量控制在总量的30%以内,确保各单位有药可用,单位间用药一致。同时,采取划片跟标办法,将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三个片区分别与区一院、二院、中医院等区级医院跟标(上级医院可用的药,基层也可以用),较好地解决了社区用药需求,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范围、用药品质与对应的区属医院的无缝对接,有效缓解基层群众配药难、配好药难的问题,为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奠定基础。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可选用品种达2000余种,实际用药达500~1000余种。
【医疗责任商业保险制度实施】 5月起,富阳区属公立医院试行医疗责任保险,积极探索建立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工作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医患合法权益、防范化解医疗纠纷、管控医疗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区6家区属公立医院均与医疗保险机构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协议,共计投保金额300余万元。实施以来,由于保险公司第三方的介入和全程参与,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医疗纠纷解决的方法途径流程、医疗机构经济赔偿责任量化标准及相关保障,对加强医疗纠纷因果分析、沟通、协商、交流及建立医患互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保险公司牵头,建立了医疗纠纷处理信息通报制度、案例分析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对投保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开展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医疗纠纷。据统计,全年属于保险责任的37例,已结案25例,已决赔款78万元。均未发生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重大医疗纠纷或医闹案件,涉案赔款金额较2014年同期明显下降。
【医师多点执业】 富阳自3月起执行《浙江省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医师多点执业和医师自由执业,自新政实施来共办理67人88人次。部分区属医院制定单位内部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措施。执业类别分布依次为中医、临床和口腔,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办医人才紧缺问题。
【医疗机构审批校验】 依法审批医疗机构34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学校卫生站1家,门诊部14家,各类诊所15家,民办医院3家;完成校验医疗机构465家。其中区属医疗机构6家,疗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0家(中心25家、服务站(室)155家),改制卫生院15家(下设卫生室4家)、民营医疗机构(医院6家、门诊部17家、个体诊所64家)87家,厂矿学校医务室(卫生站)34家,村卫生室135家,其他(社会办医等)5家;注销19家。
【医疗设备添置】 区卫生计生局对区属医疗机构价格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继续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全年共采购5万元以上诊断和治疗设备128台件。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医疗设备三年配置计划,2015年共采购便携式B超、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三分类血球计数仪、电子显微镜等医疗设备共计39台件。
【无偿献血】 2015年,全区累计献血9494人,献血量约273.64万毫升,其中:团体无偿献血5376人,占总献血量的48.84%,一次献血300毫升以上占团体总人数的35.92%;流动献血4118人,一次献血300毫升占流动总人数的85.50%。5家区属医院临床用血量为167.64万毫升,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全年共有86人报销输血费79965元,比上年略有下降。继续以新的《浙江省实施〈献血法〉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宣传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全区有213名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志愿者申办“三免”荣誉证即“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电子卡;“6·14”世界献血者日期间表彰了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先进个人共653人,制作光荣榜6块在献血点巡展,同时在《富阳日报》上专刊表扬。为了方便广大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报销,10月份起,在全区区属医院推行“输血费医院直报”服务,受到了无偿献血者好评。举办第二期大学生暑期下乡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宣传地点是新登镇各社区和村。富阳获2014—201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区献血办公室获2014—201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区城管局环卫所、区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获得2015年杭州市“我为七一献热血”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中医中药·
【概况】 2015年,新增中医类医疗机构12家,其中:门诊部5家,中医诊所7家。全区现有中医医疗机构37家(包括中西结合医院),其中:区级中医医院2家,其他民营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所35家。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家,省中医重点学科1个,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1个。2015年,申报杭州市重点学科1个,富阳区级中医类重点学科6个,中医类科研项目10项,确定富春、高桥、春江、场口、万市、新登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5年,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区中医院与杭州市中医院建立合作办医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结合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等工作,富阳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进社区结对帮扶工作,指定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区属医院分别与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下派指导员、实施“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新诊疗模式。
【中医骨伤医院】 医院全年业务总收入2.89亿元,实现稳步增长。为医院招聘临床、护理、财务、基建等专业人才19名。申报新技术新项目2项并进入临床应用。申报课题6项(其中,国家卫计委、省中管局、杭州市科技计划局各1项,区科技局3项)。申报立项继教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2项)。丁方平等主持完成的《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获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院发表论文45篇。医院名誉院长张玉柱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医骨伤名师”,同时还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顾问。继续开展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张玉柱)学术经验继承(杨力、郎永)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师承结业考核、论文答辩等工作;浙江省基层中医药优势病种建设项目(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省中管局组织的中期考核;富阳区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科学和中西医结合脊柱病科学通过区卫生计生局组织验收。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建设,继续开展优势病种诊疗与方案优化,在全院范围内共开展中医骨伤临床路径管理33个病种,同病种624例,进入路径421例,完成路径369例。医院被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骨科微创全国培训基地”和“全国理事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志愿者协会授予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基地”。联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富阳成功举办了“中医骨伤科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论坛―暨骨伤名师张玉柱从医50周年学术经验交流会”。表彰宣传张玉柱先生潜心于中医骨伤临床,秉承祖辈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中药外敷内用的中医药传统手段,并坚持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的医德医风,更好地宣传张氏骨伤技术。
【区中医院】 完成医院搬迁改造工程调查摸底和后勤人员培训及各项物资交接等工作,做好物资、设备的保管及日常维护,招聘专人加强重点部位巡逻检查,定期召开搬迁工程推进会议。确定工程投资概算,完成代理单位、设计单位、医疗电梯、危房拆除招投标,完成14类预算新增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制定《多点执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细则及申请流程。制定并实施《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完成区卫生计生局OA系统在线考核管理的培训和任务分派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招聘中医类研究生10名,外出进修19人次,外派学术交流培训79人次。对8个院级重点学科进行中期评估,重点扶持3个,一般扶持4个,完成4个区级重点学科终期验收。研究新建临床科室和临床专科工作,设立25个专病及专病带头人。创新管理方式,在护理和药剂开展品管圈管理试点工作。发表Ⅱ级杂志以上论文18篇。申报各级课题20余项,新立项9项,结题1项,已在研课题8项。申报各级继教班9项。加强质量考核通报,严格执行15项核心制度,规范三级查房,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完成“三基”理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加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开展1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成立中医优势病种领导小组,加强对28项中医优势病种的管理、督查。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协作,与鹿山、常安、大源、灵桥、常绿、里山、渔山、湖源8家乡镇(街道)社卫中心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富阳区慢性病联合诊疗协议书》,选派慢病联合防治导师和工作指导员。与大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帮扶开设针灸科、中医调理科、超声科等科室。成立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4期,中医药网络视频会议培训6期,接收社区医护人员进修13人次,组织常用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培训达200人次;与10家社卫中心签订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帮扶协议书,全区25家社卫中心均能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扶帮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冬病夏治服务;与6家社卫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培训小儿哮喘拔罐技术;承办富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举办社会开放日6次,承办杭州市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中医特色护理市民体验日富阳分会场活动;举办病人家属学校17期,涉及脾胃病科、皮肤科、风湿病科等10余个专科医疗保健内容,受益达1700余人次。
·医教科研·
【概况】 2015年,申报并立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1项,省卫生科技计划4项,杭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5项、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6项,富阳区科技局科技计划12项。完成科技成果验收13项,课题结题2项。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张玉良承担的《桥接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项目立项,区第一人民医院《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实用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等4项课题被列入2015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小针刀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获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年发表论文共144篇,其中SCI源论文3篇,I级期刊论文18篇。2015年度成功申报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级继教项目3项、杭州市级继教项目28项。获富阳区优秀论文一等奖13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5篇。
【技能比武】 富阳区卫生计生局、总工会、人社局、区医学会联合举办“富阳卫生行业岗位技能比武”,6家区属医院和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区一院、区二院、区妇保院获护理岗位技能比武团体前三,区一院王珺君、邹茜、陈高平分别获得个人前三。富春社卫中心黄丹君、春江社卫中心许海燕、场口社卫中心方晓波获富阳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比武个人前三。大源社卫中心王平华、富春社卫中心徐晓燕、灵桥社卫中心邓秋芳获社区全科医师技能比武个人前三。洞桥社卫中心杜小君,富春社卫中心沈利芳、金晓英分别获富阳区全科护理技能比武个人前三。组队参加杭州市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比武团体一等奖、杭州市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经验交流与成果评比三等奖、浙江中医药大学专科护理技术工作坊竞赛活动最佳技术内涵奖,120急救中心获得杭州市急救分中心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区疾控中心获得杭州市卫生应急技能比武活动荣获组织奖;大源社卫中心王平华、徐晓燕获得杭州市卫生综合技能竞赛二等奖,春江社卫中心刘红获得三等奖。
【学术活动】 全年主办国家级继教项目(“优质护理服务新进展”)1项,省级继教项目3项,市级继教项目28项。举办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杭州医学会肾内科分会2015学术年会及杭州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学术沙龙活动各一期,承办杭州市临床决策中的伦理问题新进展暨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一期,开展全区疑难病例讨论会10期。
主要区属医疗机构新添置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情况
表29
单 位 | 新添置医疗设备 |
区第一人民医院(82) | 直线加速器(1)、64排CT(1)、生化+发光流水线(1)、钬激光(1)、彩超(2)、超声内镜系统(含小探头)(1)、电子胃镜肠镜系统(3)、高分辨数字病理切片(1)、全自动包药机(2)、激光脉冲光系统(2)、移动式数字化X线机(1)、翠绿宝石激光治疗仪(1)、床旁B超(1)、腹腔镜(高清配镜子)(1)、流式细胞分析仪(1)、眼科手术显微镜(1)、全自动酶免疫仪(1)、电子喉镜(1)、环氧乙烷灭菌器(1)、超声刀(1)、自动清洗机(双缸)(3)、电子十二指肠镜(1)、多导电生理记录仪(1)、心脏射频消融仪(1)、多头显微镜(10人)(1)、脱水机(1)、电子乙状结肠镜(含工作平台)(1)、医用悬浮床(1)、自动清洗机(单缸)(1)、气动磨钻镜(动力系统)(1)、血液透析治疗仪(5)、降温仪及降温毯(ICU用)(2)、LEEP刀(1)、小五分类血球计数仪(1)、转运呼吸机(1)、手机清洗注油机(1)、口腔牙种植系统(1)、等速推胸与划船训练机(1)、MOTOmed机器人(1)、口腔半导体激光治疗仪(1)、医用干燥箱(1)、全身垂直律动机(1)、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1)、幽门螺杆菌(HP)测试仪(1)、多导心电图机(2)、血库冰箱(2)、转运用监护仪(1)、牙科综合治疗仪(2)、全排生物安全柜(1)、可视喉镜(2)、温毯机(麻醉科用)(1)、温液系统(麻醉科用)(1)、光子治疗仪(1)、耳鼻喉治疗台(2)、移动式无影灯(LED)(2)、便携式电子视频肛肠镜(1)、心电图机(1)、婴儿辐射台(1)、震动排痰机(1)、振动排痰器(3)、温毯机(1) |
区第二人民医院(14) | 电子胃肠镜系统(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数字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1)、全自动微生物分析技术(1)、超声诊断系统(1)、血透机(4)、软性喉镜(1)、Leica转切片机(1)、艾捷特牙科综合治疗台(3) |
区中医院(17) | 多普勒超声仪(心脏机)(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1)、内窥镜摄像机系统(1)、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全自动封片机(1)、全自动凝血分析仪(1)、脑干诱发电位(1)、CT球馆(1)、麻醉监护仪(1)、医用离心机(1)、输尿管镜(1)、灭菌器(2)、声阻抗(1)、电测听(1) |
中医骨伤医院(6) | 人体模型(1)、全自动尿液分析仪(1)、呼吸机(2)、呼吸机控制软件(1)、全自动分析仪(1) |
区妇幼保健院(6) | 能量平台(1)、五分类血球仪(1)、显微镜(2)、PCR仪(1)、彩超(1) |
区第三人民医院(3) | 多功能麻醉机(1)台,脑电图仪(1),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