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为何有这么大的磁场
发布时间: 2016-05-03  11:14:36    作者:    来源: 富阳区    点击率:

 

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慕名前来,专家学者纷纷点赞推介
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为何有这么大的磁场
 
 
 
  记者邵晓鹏通讯员袁朝阳

  收获节:走出课堂,在劳动和玩耍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在农运会上比赛独轮车运货、在“舌尖上的七小”中品尝各种美食、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推销自产土豆———“收获节”已经成为富春七小孩子们最期待的盛会。

  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搭起了一座座白色的帐篷,帐篷下是一个个美食摊位,来自富春七小所有年级组以及受降幼儿园、受降小学、南安小学的孩子们是各个美食摊位的“老板”。当然,他们“卖”美食不收钱,顾客仅需凭手中的参与券领取美食。虽然每张券“限购”3份

  小吃或手工艺品,但聪明的小朋友会将各自的参与券合在一起,“几个人拼团购买,这样就能品尝更多的美食啦”!

  “以前过收获节,学校都会提供一些一次性餐具,但在今年收获节前,有学生建议环保从细节做起,还是自带餐具好。”少先队大队部章红英笑着说,于是,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了“自带餐具”倡议。

  这次品尝美食还进行投票统计,以每个摊位参与券的多少为准,看着哪个摊位的美

  食最受欢迎。富春七小六年级组的“小老板”为吸引顾客,起劲吆喝,“快来吃鹌鹑蛋,吃了鹌鹑蛋,考试考100分”。更不乏现场发挥的,富春七小二年级组的孩子们看到卡通人物孙悟空来到摊位前,就喊“吃了农家乌米饭,像孙悟空一样聪明能干”。

  这边操场草地上是“舌尖上的七小”,那边跑道上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农运会。所谓农运会,是富春七小体育老师根据传统农耕活动,在体育竞技中融入农具、农事元素,独家创编的一些农事运动项目,不仅让学生玩了趣味游戏、锻炼了身体,更让他们了解了农耕文化,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为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这句诗,孩子们对蓑衣这种农具颇有印象,但在生活中,孩子们很难看到真正的蓑衣。这次农运会上,富春七小二年级的孩子们就穿了一身蓑衣和斗笠参加比赛。他们比的项目叫“春华秋实”,实际上就是抛秧苗———身披蓑衣和斗笠,手拿3个秧苗,瞄准5米外的九宫格,把秧苗抛落在数字上同时用单脚跳运回起点。

  放学后,富春七小的二年级组部分班级学生代表当了一回售货员,在校门口开展了“有机土豆,爱心义卖”活动。全校师生、热心家长积极购买,1800多斤土豆,一会儿就卖完了,共卖了20000多元,这些爱心善款将由孩子们亲自送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同龄人手中。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还能享受到美味的劳动果实。”一位购买了爱心土豆的家长点赞道。

  “新劳动教育”课堂:从实践中选择课题,走进奇妙的细毛世界

  “细毛,你默默地为植物做贡献,真是太伟大了!”4月28日,一堂生动有趣的新劳动教育科学课展现在与会的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面前。课堂上,富春七小的孩子们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工具,观察不同植物叶片上的细毛,一步步走进奇妙的细毛世界。

  开心农场是富春七小的绿色“课本”,在那里,学校的植物探秘课程有了完美的实践基地。探究细毛的秘密并不是老师决定的课程主题,而是孩子们在开心农场实践和学习后,通过民主投票自己决定的。

  “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知道了南瓜、柳树、茄子、马铃薯,这些植物的叶片上都有细毛,它们的细毛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操作起桌上的显微镜,两人合作,拿起放着不同叶子的载玻片,观察一片、记录一片。不仅是显微镜,iPad也成了孩子们探究细毛的工具———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细毛,然后再展示给不同组的同学,比比不同叶子的细毛是不是都一样。

  “我们发现细毛形态有很多,有的像爆炸头,有的像针,还有的像五角星。”“我们发现

  细毛是透明无色的。”“我们发现每张叶子上的细毛都很多,分布很广。”……发现了细毛的各种特点,孩子们开始推测它对于植物的作用。不同的想法开始在课堂上交汇———有的认为“细毛像给叶片穿上了一件外衣”,起保温作用,可以抗寒;有的觉得“细毛就像我们的眼睫毛,能阻挡大量的灰尘,防止气孔被堵塞”,可以防尘;还有的说,每一根细毛头上尖尖的,像一根根的刺,可以防御大量小虫子的侵害。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细毛的特点与作用,孩子们发现生物的特点不仅与功能相联系,而且还与环境相关联。

  这堂科学课是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一个缩影。“新劳动教育是一个实践学习的综合体,就像城市综合体一样,可以满足民众的多种个性需求,也能够满足孩子在实践学习中的多种个性需求。”在富春七小教科室主任戴君看来,“田野是课堂,自然是课堂、家庭是课堂、社会是课堂,这真正地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分为开心农场、内务整理、亲子合作三大课程群,通过项目制与主题周结合的实施方式,设置了二十多门课程。“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课题研究式的社团学习、年段各异的主题学习、人文结合的创意学习、分享成果的综合性学习,孩子们在新劳动教育课程中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方式。”校长章振乐欣喜地看到,他们能亲历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感受种植的辛劳,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更亲近自然,更会动手动脑,更爱劳动,真正领悟到劳动的意义。

  4月27日、28日的富春七小格外热闹,因为由该校承办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经验推广会暨2016年收获节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吉林、江苏、广东等地的4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加活动,副区长孙洁出席推广会。

  孙洁说,富春七小开展新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索了一条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

  此外,为继续深入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劳动教育的理念与课程构架,创新育人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富春七小校长章振乐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15所学校组建了全国新劳动教育学校共同体。

  那么,副区长点赞,引起全国讨论的新劳动教育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不妨随记者来看看收获节和“新劳动教育”课堂的场景,听听专家的点评。

  专家点评

  曹宝龙(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新劳动教育秉承了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从开心农场开始,学生开心、老师开心、校长开心———它让孩子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但并不是仅仅教育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亲近什么、喜欢什么。“新劳动教育”“开心农场”“亲近自然”……这些词让孩子们回归到本来的地方。

  新劳动教育秉承了陶行知等教育大家“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但生活并不等于教育,因为生活是一种原始状态的集中,学习的内容没有结构化,而教育的内容是结构化、有序的,按照人的生长规律排列。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劳动教育需要结构化,并不断升级。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一路走来,一步步升级,开心农场是初级阶段,后来做了学科整合的课题。现在,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是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深度学习、高度融合的课程。

  现代社会的劳动方式很多,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随之进一步扩展,实践课程的范围也会得到扩展。设计、手工制作等都可以成为新劳动教育的课程。同时,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发展下去,可以在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深入探索,让学生是深度学习的开心,从而真正符合学校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王健敏(浙江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

  回归教育本源新劳动教育建构健康人格

  新劳动区别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是一种动手动脑、智力体力、心智并存的付出,尤其强调孩子的手脑运用和学以致用,与实践紧密连接在一起。回归教育本源,新劳动教育就是要建构健康人格,它带给孩子们的最重要观念就是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和享受。

  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需要多学科视野,同时要用新劳动教育视野重振和改造多个学科。“伟大的细毛”课堂就是新劳动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来自于学生在开心农场中的真实生活,这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门课的主干学科是科学,进一步深入,还可以成为一个命题作文,让低段年级的孩子进入“快乐读写会”。由此,新劳动教育的多学科视野,让我们的课程整合有了“活水”之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力和能力得到激活和发展。

  学校对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环境的创建,需要支持学生多元、多样、多层、多类地学习。它的课堂环境也与传统课堂环境不一样,应该是一个各种设施设备丰富的教室,有很多实验工具,墙面可以展示孩子们研究出来的论文和采集到的标本,甚至可以有个小讲坛,让他们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服务于他们的自主个性化学习。

2016年04月29日《富阳日报》

字体:     
打印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